×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编委会主任:薛群基 院士
主 编:邵天敏 教授
创 刊:1988年
刊 期:双月刊
作者登录
读者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旧系统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总体介绍
收录获奖
作者须知
投稿要求
版权转让
排版格式
稿件处理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编委会
期刊订阅
欢迎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8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19
全选
|
特邀论文
Select
新时代中国特色再制造的创新发展
徐滨士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6.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8013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重要技术支撑。文中回顾了维修工程向表面工程到再制造工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特色再制造独有的技术模式和效益模式;总结了中国特色再制造在面向国家战略、围绕装备需求、推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重点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再制造在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装备战斗力再生,构建一流学科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方向。
表面工程
Select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GH202镍基高温合金表面改性
钟昊玟,梁家昌,赵小勇,张世贵,乐小云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7-14.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GH202镍基高温合金的表面性能,使用成分为C
n+
和H
+
、加速电压为250 kV的强脉冲离子束(IPIBs)对其进行表面辐照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等分别对不同参数辐照后的试样的表面形貌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后GH202合金表面产生了熔坑,熔坑的尺寸随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可至70 μm。熔坑的产生源于表层低熔点组分的喷发。表层的γ'相消失,辐照之后的试样表层产生了M
23
C
6
结构的碳化物并在辐照过程中受到压应力作用。辐照后试样表层近百微米深度内显微硬度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高温氧化时,辐照后的样品表面更易于形成Cr
2
O
3
和Al
2
O
3
连续膜层氧化物,阻碍O元素向基体扩散,使得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改善。
Select
TC4钛合金滚磨光整加工的表面完整性与抗疲劳性能
李秀红,李文辉,王程伟,杨胜强,石慧婷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5-25.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2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用卧式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对钛合金TC4试件进行加工,研究主要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确定了较优工艺参数;通过疲劳试验和SEM、XRD衍射测试等方法,分析了提高抗疲劳性能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滚抛磨块直径是影响表面粗糙度值和残余应力的最主要因素;单面加工时,表面粗糙度
R
a、
R
z最大下降值为0.389 μm和2.353 μm,显微硬度可从314 HV
0.5
增加到367 HV
0.5
,产生了308 MPa的残余压应力;双面加工时,
R
a、
R
z最大下降值为0.356 μm和2.151 μm,显微硬度增加到346 HV
0.5
,产生了352 MPa的残余压应力。滚磨光整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改善和残余应力的存在,有助于阻碍疲劳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疲劳性能明显改善,单面加工可使试件的疲劳极限从389 MPa提高到450 MPa,提高了15.7%,双面加工时提高到578 MPa,提高了48.5%。
Select
复合强化对渗铝K403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谢孟芸,汪诚,张佩宇,柴艳,戴鹏里,李秋良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26-31.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3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榫头渗铝污染后产生的尺寸偏大和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水吹砂+振动光饰和水吹砂+喷丸强化+振动光饰两种复合方法对渗铝后的K403合金试样进行处理,研究复合方法对K403渗铝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两种方法处理后试样的微观组织、渗铝层元素分布、物相组成、残余应力和疲劳寿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渗铝后,试样表面存在残余拉应力,渗铝层厚度约27.3 μm,主要相为β-NiAl和α-Cr;水吹砂+振动光饰处理后,试样表面产生了360 MPa的残余压应力,试样的疲劳寿命提高了1.49倍;水吹砂+喷丸强化+振动光饰方法处理后,试样表层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压应力,距离表面0.04 mm处残余压应力值最大,约为686 MPa,应力影响深度约0.2 mm,试样的疲劳寿命提高了3.44倍。
Select
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姜勇,李洋,张显程,巩建鸣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32-38.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25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技术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表面强化,测量了渗碳层沿深度方向的碳含量、残余应力及纳米硬度分布。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量了渗碳层表面开裂伸长率,计算了断裂韧性,并采用分离法研究了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表面强化层的平均抗拉强度。结果表明,经470 ℃, 30 h低温超饱和气体渗碳处理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厚度约30 μm的表面渗碳强化层,渗碳层表面碳质量分数高达约2.4%,纳米硬度达到12.6 GPa,残余应力达到-2.2 GPa;渗碳层表面断裂韧性约19 MPa·m
1/2
,断裂应变约1.5%;渗碳层平均抗拉强度为1.4 GPa;渗碳层在提高材料整体抗拉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屈服强度和伸长率。
Select
电场频率对45钢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渗硼的影响
谢飞,程健,潘建伟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39-44.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2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800 ℃粉末法渗硼过程中对中碳45钢试样和渗剂施加交流电场,研究电场频率对粉末法渗硼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对渗硼保温过程中试样的温度、渗硼层显微组织、相结构、厚度及显微硬度分布等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交流电场使试样温度高于渗硼保温炉温,电场电流恒定时,随频率从20 Hz增至400 Hz,试样温升先降低后升高,硼化物层及增碳区厚度均先减小后增加;当电场电流为3 A时,硼化物层为单相Fe
2
B;当电场电流≤2 A时,随频率增加,硼化物层由FeB+Fe
2
B双相变为单相Fe
2
B,渗层表层硬度降低、硬度分布曲线趋于平缓。分析认为,电场频率通过综合影响渗剂反应、活性硼原子及含硼活性基团在试样表面的吸附和试样内原子的扩散来影响渗硼。
Select
燃气轮机起动过程热障涂层的应力数值分析
刘建华,刘永葆,刘莉,贺星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45-58.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05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了热障涂层在服役过程中发生的陶瓷层烧结和氧化层增厚作用,对燃气轮机起动过程中涂层热应力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瞬态传热模拟获得起动过程温度场,运用顺序热应力耦合求解起动过程热应力。其中起动初始的陶瓷层烧结和氧化层增厚状态,通过预先模拟高温烧结和氧化层增厚过程来获得,并通过ABAQUS子程序分别实现。结果表明,起动过程中涂层瞬态温度场的变化主要受燃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所影响。起动过程未见热应力激增现象,陶瓷层烧结和氧化层增厚主要对起动初期,尤其是起动过程的初始残余应力有重要影响,对起动过程中后期的影响可忽略。烧结对陶瓷层和粘结层的热应力均有较大影响,而氧化层增厚对陶瓷层热应力的影响很小,但其对粘结层热应力的影响比烧结更大。
Select
基于凹模压边区摩擦学性能的冲压仿真分析
陈平,史哲,剌颖乾,项欣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59-66.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08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改善凹模压边区摩擦学性能以提高冲压成形件质量,分别利用YLP-20型激光加工系统和多弧离子镀沉积设备在试样表面制备三角形微织构和TiN薄膜,采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摩擦学性能试验;通过Dynaform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凹模压边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试验所得摩擦因数对冲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镀膜和织构两种表面处理技术均能降低凹模压边区与板料间的摩擦因数,且先织构后镀膜技术具有最佳减摩效果;板料的减薄率随摩擦因数的减小而降低,增厚率则相反,并在摩擦因数减小到0.150后板料厚度变化趋于稳定;增大压边力会导致板料减薄率增加,减小凹模压边区与板料间的摩擦因数可抑制这一负面效果;将表面织构和镀膜技术应用于凹模压边区改善板料成形性能是可行的。
Select
基于X射线反射研究溅射工艺对CrAlN/TiAlN周期膜界面结构的影响
杜晓明,郑凯峰,王燕,李新喜,张罡,黄朝强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67-73.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2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X射线反射技术在纳米多层膜界面微结构表征中的应用,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基片上制备CrAlN/TiAlN纳米周期膜,利用X射线反射技术系统研究溅射工艺参数对CrAlN/TiAlN纳米周期膜界面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铝靶功率可提高膜层的溅射速率和降低膜层的界面粗糙度,然而较高的铝靶功率会使膜层界面出现严重的弥散;较大和较小的负偏压都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周期膜调制结构和光滑的界面;提高Ti/Cr靶电流可有效改善周期膜的调制界面结构,但太大的靶电流会导致膜层间扩散加重,形成弥散界面。N
2
流量与Ar流量对膜层界面粗糙度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试验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铝靶功率80 W,溅射负偏压-200 V,Ti/Cr靶电流0.2 A,N
2
流量30 cm
3
/min,Ar流量10 cm
3
/min。
Select
TC4钛合金表面沉积CrSiN/SiN纳米多层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磨损性能
何倩,孙德恩,曾宪光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74-80.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2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纳米多层膜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腐蚀磨损机理,采用离子源辅助磁控溅射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调制周期的CrSiN/SiN纳米多层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电镜、能谱仪表征涂层的微观结构、腐蚀形貌以及元素分布;使用划痕仪、纳米压痕仪、维氏硬度计测量涂层的膜基结合力、硬度、弹性模量及断裂韧性,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以及销盘磨损仪测量涂层耐腐蚀性和腐蚀磨损性。结果表明:调制周期为90 nm与360 nm时涂层耐腐蚀性能较好,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1.31×10
-8
A·cm
-2
和1.20×10
-8
A·cm
-2
。此外,调制周期为45 nm时,涂层硬度及弹性模量最大,分别为(22.5±0.6) GPa和(226.4±6.3) GPa,且腐蚀磨损率最低,为9.67×10
-7
mm
3
·N
-1
·m
-1
。多层膜结构显著改善了TC4钛合金的耐腐蚀及腐蚀磨损性能。
Select
电弧离子镀NiCrAlYSi涂层抗高温氧化行为
杜伟,石倩,代明江,易健宏,林松盛,侯惠君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81-87.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DZ22B表面沉积一层NiCrAlYSi抗高温氧化涂层。利用SEM、XRD、EDS和电子探针等,分析了涂层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物相和元素分布规律。研究了涂层和基体在1 050 ℃的静态空气环境中恒温氧化200 h的氧化动力学规律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沉积态涂层致密均匀,无孔洞等明显缺陷。经热处理后,涂层发生了β-NiAl向γ'-Ni
3
Al的转变,主要物相为γ'-Ni
3
Al/γ-Ni、β-NiAl和α-Cr相。恒温氧化200 h后,与基体相比,平均氧化速度由0.096 7 g/(m
2
·h)降到0.034 0 g/(m
2
·h),显著提高了基体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氧化初期,涂层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致密的α-Al
2
O
3
保护层,阻止氧向涂层内部扩散,从而大大提高了抗氧化性能。氧化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处发生了元素互扩散现象;主要为Cr元素从涂层向基体的内扩散和Co、W和Y元素从基体向涂层的外扩散。
Select
激光选区熔化AlSi10Mg表面微弧氧化及其耐磨耐蚀性
边培莹,邵晓东,杜敬利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88-95.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1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轻质合金3D打印的耐磨、耐蚀性能,对激光选区熔化(SLM)铝合金(EOS:AlSi10Mg)打印成形后进行表面微弧氧化。采用应力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温摩擦磨损、中性盐雾试验箱等设备,进行了残余应力测试,微观组织分析,摩擦磨损和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3D打印铝合金试样直接进行微弧氧化,由于残余应力(200 MPa左右)较大,微弧氧化时表面氧化反应过程中促进了应力释放,使微弧氧化层加剧产生粗大裂纹;对打印后试样进行去应力热处理后,微弧氧化后表面仅见少量微小的工艺扩展裂纹。去应力后的微弧氧化层表面,平均摩擦因数由0.545降低到0.441,腐蚀环境后的抗腐蚀等级由9级提高到10级,证明3D打印激光立体成形热应力对成形零件的微弧氧化工艺性能影响较大。
Select
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蛇纹石含量的影响
郑世斌,程东,于光宇,严志军,朱新河,马春生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96-105.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6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中蛇纹石含量的影响,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分别在双向恒压、单向恒压和单向恒流模式下,在添加蛇纹石微纳米颗粒的电解液中进行试验,在ZL109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采用SEM、EDS及XRD对膜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向恒压和单向恒流模式下制得的微弧氧化膜层的蛇纹石含量相比双向恒压模式分别提高了92%和113%;微弧氧化膜层中的蛇纹石含量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加,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电解液中蛇纹石微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过程中试样与电解槽之间的电场产生的电泳效应,使得在电解液中呈电负性的蛇纹石微纳米颗粒移动到试样表面,在接触到试样表面熔融态的高温氧化物时,蛇纹石微纳米颗粒表面熔化而粘合在试样表面,经电解液冷却复合到了微弧氧化膜层中。
Select
ABS塑料化学镀镍激光无钯活化工艺
代竟雄,钟良,龚伟,崔开放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06-113.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08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镀是ABS塑料表面金属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施镀前需要使用钯等贵金属对基体进行活化,使其具有催化活性。以NiSO
4
与NaH
2
PO
2
混合配制活化液,涂覆于塑料基体表面,常温放置8~10 min后,基体表面形成一层活化层;用激光均匀扫描基体表面,活化层在激光作用下反应生成活性Ni微粒使基体活化,再进行化学镀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激光活化各参数,通过扫描电镜对各阶段基体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能谱和X衍射对活化及施镀后的基体表面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高低温冲击法检测镀层结合性。结果表明,当NiSO
4
与NaH
2
PO
2
浓度分别为10 g/L和40 g/L,光斑直径为1 mm,扫描速率为5 mm/s,涂覆次数为2次时,镀覆效果最好;基体活化后,表面附着一层均匀的平均直径为30 nm的活性Ni微粒催化核心;施镀后,镀层均匀致密,结合性较好。
Select
ABS表面无钯金属化及电沉积Ni-SiC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张亨,康志新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14-122.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13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ABS塑料表面环境友好型金属化,采用分子接枝及化学喷镀银工艺替代繁琐的胶体钯活化工艺,在ABS上制备了均匀致密的镀银层。随后采用直流电沉积,制备了Ni-SiC复合镀层,以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镀层形貌特征、分子间化学键合机理。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镀层与ABS基体之间形成了化学键合,平均剥离强度为8 N/cm,而传统工艺的剥离强度最大值为4.9 N/cm。制备的Ni-SiC复合镀层的最小腐蚀电流密度为0.860 μA/cm
2
,耐腐性能优于镀镍层。
Select
纳米微粒增强水性无铬锌铝合金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蒋穹,高欣,季铁安,孙瑜,苏桂花,缪强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23-130.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2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水性无铬锌铝合金涂层硬度低的问题,采用向涂液中添加硬质纳米颗粒的方法分别制备了SiO
2
、TiO
2
、ZnO、Al
2
O
3
和TiC纳米颗粒增强锌铝合金涂层,利用显微硬度测试和Tafel曲线研究纳米颗粒种类及含量(质量分数)对涂层硬度和腐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优化涂层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涂层腐蚀性能前提下,添加1% 纳米ZnO的锌铝合金涂层综合性能最好,显微硬度从132.8 HV
0.025
提高到175.0 HV
0.025
,而自腐蚀电流密度仅从3.124 μA/cm
2
增至3.157 μA/cm
2
。纳米ZnO增强涂层在3.5% NaCl溶液中的腐蚀过程经历4个阶段:一是初期涂层本身的屏蔽作用;二是涂层中金属粉的活化腐蚀阶段;三是腐蚀介质到达涂层-基体界面时涂层的阴极保护作用;四是后期腐蚀产物的物理屏蔽作用。
Select
AC-HVAF热喷涂非晶和金属陶瓷涂层在压裂液中的冲蚀行为
孙丽丽,王尊策,王勇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31-139.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52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喷射冲蚀与电化学测试相结合方法,对AC-HVAF热喷涂非晶金属和金属陶瓷两种涂层在压裂工况下的冲蚀规律进行了研究,评价了腐蚀和冲蚀的交互作用,分析了耐蚀性和硬度在冲蚀时的主导作用,确定了冲蚀机理。结果表明,硬度决定材料的抗冲蚀性能,硬度高的WC涂层表现出更高的抗冲蚀能力。冲蚀过程中,纯机械冲刷引起的失重占主导作用。交互作用中,涂层由腐蚀引起的增量占比例则较高,提高涂层耐蚀性可以减少交互作用失重,进而提高其抗冲蚀性能。AC-HVAF涂层表面则呈现出脆性冲蚀特征,冲蚀时侧重于固体砂粒对表面的碰撞和切削剥蚀作用。涂层孔隙的降低和粘结相结合强度的提高是提高其在压裂液中抗冲蚀性能的关键。
Select
两种单晶硅基底表面接枝PSVBA聚合物刷后的摩擦学性能对比
张兆想,沈明学,徐朋帅,彭旭东,王玉明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40-147.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15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接枝表面的承载能力,延长其耐磨损寿命,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在单晶硅表面上接枝了聚N-(4-乙烯基苄基)-N,N-二烷基氨基(PSVBA)刷,对比研究抛光(
R
a=1.61 nm)和粗糙(
R
a=0.32 μm)的两种单晶硅表面有无接枝PSVBA聚合物刷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摩擦因数为1.4的未接枝表面相比,抛光面接枝聚合物刷后摩擦因数低至0.03,但因表面上的聚合物链易被磨断且不受保护,其耐磨寿命仅能维持2 000个试验循环;粗糙面接枝聚合物刷后虽然摩擦因数上升至0.2,但该面上的摩擦试验可稳定运行约30 000个循环且未发生较大变化,其原因在于粗糙面上的微凹坑能够避免坑内的聚合物链与对摩副的直接接触,有效防止了该区域内聚合物刷的断裂,使其可以持续发挥润滑效果。因此,从延长服役寿命角度考虑,非光滑表面接枝聚合物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Select
用于油水分离的超疏水氧化锌海绵的制备及其性能
程千会,刘长松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48-155.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1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油水分离材料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或性能较差的问题,利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将纳米氧化锌涂覆在商用聚氨酯海绵的表面,随后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特性的超疏水超亲油聚氨酯海绵。结果表明,该油水分离材料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160°,而油滴可在2 s内被完全吸收,且对各类油品都具有较高的吸油能力,均可达自身重量25倍左右。通过对油水分离后收集的油分进行FTIR检测分析发现所制备的油水分离材料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制备的油水分离材料的涂层与海绵之间具有较强的粘附力,在丙酮溶液中超声振荡9 h之后仍保持良好的超疏水特性。另外,制备的超疏水超亲油聚氨酯海绵具备较好的耐酸碱腐蚀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在重复吸油-脱油过程200次以后仍能保持超疏水超亲油特性。
Select
纳米Al
2
O
3
改性三聚氰胺-脲醛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童晓梅,郝芹芹,闫子英,葛诗洁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56-164.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8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纳米Al
2
O
3
改性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为壁材,环氧树脂为芯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微胶囊,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热重分析仪(TGA)等对其表面形貌、结构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将改性后的微胶囊加入自修复环氧树脂涂层中,并对其热性能、力学性能、自修复性能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1.5∶1、纳米Al
2
O
3
质量分数为4.5%时,纳米Al
2
O
3
在壁材中均匀分布,微胶囊的表面粗糙度和热稳定性均增加。当涂层中改性微胶囊质量分数为5%时,涂层的热稳定性提高,且涂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及粘结强度分别提高了111.9%、55.1%、10.6%和51.9%;制备的涂层具备较好的自修复性能;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随着微胶囊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强。
再制造工程
Select
碳交易及补贴政策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张海咪,刘渤海,李恩重,张頔,周新远
中国表面工程. 2018, 31(1): 165-174.
https://doi.org/10.11933/j.issn.1007-9289.201707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有政府参与情况下,针对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闭环供应链,建立了由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出了不同政策对产品的批发价、零售价、产品的回收率、碳排放总量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并用数值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碳交易价格与政府补贴力度满足一定条件时,在碳交易与补贴结合政策下,会使得零售价降低、回收率提高、需求量增加、供应链总利润大幅提高,同时碳排放量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因此同时实行碳交易与政府补贴政策可以弥补单独实行两种政策的不足,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从而使得再制造闭环供应链达到较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