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3-19
  

  • 全选
    |
  • Kolasa A,赵江涛,朱胜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对磨损机械零件进行自动电弧焊堆焊的问题。采用了一套工业机器人设备并根据专门的程序对磨损零件进行识别、测量和堆焊的新型工艺,整个堆焊修复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介绍了机器人系统的结构及其操作原理。它适合于对形状相似、磨损程度不同的机械零件进行自动化修复。文中列举了该系统的工业应用实例。
  • 赵力东,Erich L,李新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过去的几年里,热喷涂技术在喷涂工艺、喷涂材料、涂层质量监控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喷涂层应用领域也进一部扩大。其主要标志为新三阴极等离子喷涂系统、微等离子喷涂工艺、冷喷工艺的开发和应用,高速火焰喷涂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亚微米及纳米结构等新型喷涂材料的开发,喷涂粒子和基体诊断分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喷涂层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
  • 梅书文,杨金生,张福学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9-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农用履带式拖拉机再制造工程的可行性和前景。介绍了农用履带拖拉机实施再制造的工艺流程及质量保证体系。分析了农用履带拖拉机实施再制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了推动农用拖拉机再制造应当解决的问题。通过对128台旧拖拉机的统计,可以直接再使用的零件和可以用新工艺、新技术修复和改造的零件占全车零件总数的60.72%,占全车重量的61.55%,占全车总价值的60.76%。而再制造拖拉机的售价仅为新机的50%-60%,寿命接近新机的80%。说明了实施拖拉机 再制造工程在节约钢材、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张甲英,张伟,朱绍华,徐滨士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14-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电弧喷涂涂层性能的两个主要电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根据涂层硬度、耐磨性、孔隙率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得到了相应的优化参数,电弧电压为34V,喷涂电流为180A时,喷涂涂层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为今后高速电弧喷涂系统工艺参数的选定提供参考。
  • 刘勇,王顺兴,田保红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17-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B、C、N共渗层、碳化钨型硬质合金(D707)堆焊层、高碳高铬铸铁型硬质合金(D618)堆焊层等几种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经相应热处理后的腐蚀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硬质合金堆焊层经850 ℃空冷、850±5 ℃油淬+400 ℃回火后,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且简化了表面处理工艺。
  • 米彦郁,胡奈赛,何家文,陈华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2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传统的显微硬度计直接测量薄膜硬度难以避免基体的影响且小载荷压入时产生的较小的压痕不易被准确测量。纳米压入仪是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及测量压入深度的高精度仪器。这种通过测压入深度测硬度值的技术可以减少基体硬度对薄膜测量硬度的影响同时产生的误差较直接测压痕对角线的误差小。但是,纳米压入仪对试样表面光洁度要求高,仪器价格昂贵。这些都限制其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较好的一种硬度测试方法是通过传统显微硬度计在不同的大载荷下测得膜基复合硬度,同时建立适当的模型计算出薄膜的本征硬度值。此方法可能更适合于常规应用。
  • 方建成,金洙吉,徐文骥,周锦进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24-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带电离子在电磁场中的受力行为和运动状态入手,试验研究了磁场对阳极溶解速度、产物扩散速度、材料去除速度、极间电流的影响,最后还分析了磁场对电解液的搅拌作用。研究表明由于洛仑兹力和电场力的共同作用,改变了离子的运动轨迹,提高了峰点或侧面的溶解速度和产物的扩散速度,从而有效地改善了表面粗糙度;峰点的去除速度远大于无磁场时的去除速度,谷点的去除速度远小于无磁场时的去除速度,因此从微观上说磁场辅助电化学抛光对基体的损害较小,精度保持性好;磁场的搅拌加快了液相传质,改变了电化学反应,使极间电流强度增大,抛光效率提高。
  • 杨海峰,周新宇,张洪波,李杰,海锦涛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27-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和BP网络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将幂函数曲线回归模型和Baysiane规则化BP网络对滑动轴承合金材料的摩擦因数进行预测比较,分析了2种方法的预测效果不同的原因,并针对滑动轴承材料摩擦因数预测给出了以全样本进行训练的Baysiane规则化BP网络的结构。
  • 何恒,朱传君,刘宁,童洪辉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3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不同方式注入Ta对Cr4Mo4V和Cr12MoV抗点蚀性能的影响。注入方式包括直接离子注入、离子束混合和离子束辅助沉积。阳极极化行为表明不同方式注入都使两种材料在0.1MNaCl醋酸缓冲溶液(pH=5.9)中的钝化电流密度降低了一个数量极,并在大范围钝化区保持低电流钝化。试验亦表明所有注入方式都显著地提高了两种基材的钝化和抗点蚀性,而其中IBAD方式最为有效。用AES和XPS分析了注入原子的分布和化学成分,并讨论分析了提高耐蚀性的机理。
  • 李小周,黄华梁,温芳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3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齿轮为研究对象,用常用的辊子模拟方法,在Cu-Cr-P合金铸铁辊子试件表面分别涂镀Cu金属层、NiW合金层,然后与未涂镀的试件一起进行接触疲劳强度对比试验,共试验试件30对。试验结果表明:表面合金涂层能显著提高合金铸铁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文中同时分析了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 卢亚辉,黄燕滨,时小军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40-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化学镀技术在碳钢表面沉积了非晶态Ni-P镀层。系统研究了镀液周期对各项参数的影响,镀液使用寿命可达6个周期。优化了施镀工艺,分析了稳定剂对镀层孔隙率的影响,稳定剂加入量质量分数为原镀液体系1.5倍时孔隙率提高一个等级。得出厚度与孔隙率间关系,确定了镀导厚度为40μm时可改善镀层在海水中的防腐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其相结构、元素分布。镀层结构均匀,致密,为典型的非晶态结构。
  • 徐再立
    中国表面工程. 2002, 15(3): 43-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控制Creq%、Nieq%的量,把堆焊金属组织控制在M+F区域内。并向堆焊金属中过渡钒铁、稀土等合金元素,使堆焊金属在600 10 ℃×4 h回火硬度达到设计要求,从而提高了堆焊金属的耐磨、耐蚀及高温耐磨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