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06-19
  

  • 全选
    |
    特邀论文
  • 王仁智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贯穿于冷卷圆弹簧制造工艺全过程的残余应力,包括冷卷、回火、渗氮、喷丸、施加预应力处理等工艺中的残余应力变化。研究表明,弹簧的残余应力状态(包括残余应力的正负量值与方向)是唯一贯穿于弹簧制造过程的物理量,控制每道工艺簧内的残余应力状态,就是控制了弹簧的疲劳抗力、应力松弛抗力以及永久变形抗力。
  • 专题综述
  • 肖宇琦1,张嗣伟1,王德国1,高芒来2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1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近十年来分子沉积膜在摩擦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沉积膜的纳米摩擦性能、粘附特性、磨损性能和力学特性,以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摩擦产生机制、粘滑现象的理论分析,肯定了分子沉积膜的减摩润滑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 工程应用
  • 刘阳,吕晓仁,张荣禄,李曙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对20钢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工艺对材料流失与形貌变化的影响,并采用往复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纳米化表面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超音速微粒轰击在表面形成纳米层过程中使材料发生流失和表面粗糙度增大。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微粒轰击样品的磨损率分别是未轰击样品的2.77和1.83倍,轰击抛光样品的磨损率则比未轰击样品分别降低了26%和42%。对其影响耐磨性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
  • 张国祥1,2,3,陈光南1,张 坤1,罗耕星1,李怀学1,3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激光淬火基体后再镀铬复合工艺提高镀铬身管寿命的实际工程问题,采用多裂纹拉伸技术证明该复合镀铬工艺可以提高界面剪切强度,并从材料学角度给予解释。离子冲击技术对界面强度的定性分析表明:激光淬火基体在消除铬层和基体之间过渡层的同时也提高了界面附近材料的强度。化学腐蚀去基体法研究表明,铬层界面材料强度的提高是晶粒细化的结果。因此得出激光淬火基体提高镀铬层界面剪切强度的原因是激光淬火消除了铬层和基体之间的过渡层和增强了界面附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 魏秋平,余志明,马莉,胡德莹,李媛,刘王平,肖和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29-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方法,以甲烷和氢气为反应气体,在经950℃×6h硼化综合处理后的YG6(WC–6%Co)硬质合金基体上制备了金刚石膜。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金刚石薄膜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了基体温度对金刚石薄膜形貌和生长织构的影响,比较了硼化综合处理与二步法处理对金刚石薄膜附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积气压为2.67kPa,碳源浓度为3.3%时,薄膜表面形貌和生长织构随着基体温度改变有明显的变化,硼化综合处理较二步法预处理更加有效地改善了膜–基附着性能。
  • 康玉清,袁轩一,曹茂盛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3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简单易行的化学镀方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玄武岩纤维/镍核壳结构。SEM、XRD、XPS分析结果表明,金属Ni颗粒吸附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连续的镍壳层。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制备玄武岩纤维/镍核壳结构的最佳温度和pH值分别为50℃和10.0。文中对化学镀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 王芦燕,王从曾,马捷,侯艳艳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39-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ReF6、WF6及H2为原料,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在铜基体表面沉积出钨铼合金。试验分析表明:合金成分均匀,且可由反应气体配比控制,随ReF6增加,合金中铼含量增加;沉积层组织和形貌随沉积温度升高或反应气体中ReF6的增加,由致密的柱状晶发展为杂乱的树枝晶;沉积层结构随ReF6的增加由单一固溶体向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铼单质发展。
  • 于大洋1,马胜歌2,张以忱1,徐 路2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非平衡磁控溅射和电弧离子镀工艺相结合,并使用霍尔离子源辅助,制备了过渡层为Cr、掺杂Ti和N的DLC薄膜。对DLC薄膜的表面形貌、内部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膜层中含有sp2 键和sp3键结构,硬度达到HV(20g)2600以上,摩擦因数接近0.1,电阻高于2MΩ。
  • 技术基础
  • 王月勤,陶杰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4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电沉积法在经过阳极氧化的钛基材表面沉积磷酸钙盐涂层,再经碱热处理使磷酸钙涂层转变为羟基磷灰石涂层。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阳极氧化后生成的TiO2纳米管的微观结构,以及生成的羟基磷灰石的形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涂层的相组成,同时测定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电沉积涂层CaHPO4·2H2O经碱处理后转变为羟基磷灰石;电沉积添加双氧水与钛基材经过阳极氧化后使得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有所提高。模拟体液浸泡试验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 蒋建敏,耿丹丹,贺定勇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5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镁合金的表面性能,研制了新型铝基粉芯丝材,并采用电弧喷涂的方法在AZ91镁合金表面制备耐蚀涂层。通过盐雾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对涂层的耐蚀性进行评价。利用光学显微镜和XRD分析技术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基涂层能对镁合金基体起到保护作用,涂层均匀致密;加入Ni和Re能够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 专家访谈
  •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6): 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