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1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3-05-19
  

  • 全选
    |
  •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金桂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无机富锌涂层的研究、发展、特性和应用,指出无机富锌涂层具有杰出的耐环境侵蚀性能、耐化学性、耐溶剂性、耐辐射性、耐热性,在恶劣腐蚀环境下它是钢结构件的最佳底涂层。
  • 袁晓波,杨瑞成,陈华,王伟兰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渗硼工艺,对渗硼的预处理、温度、渗硼剂、渗硼新方法和后处理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各自最佳的适用范围,并对渗硼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 江静华,蒋建清,马爱斌,张旭海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稀土元素电子结构特殊,对合金表面有着优异的改良性能潜力。为充分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稀土化学热处理的应用以获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介绍了近30年来国内外单一、复合稀土化学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成果、特点及其应用现状,从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入手,着重分析了稀土及其化合物在化学热处理中的催渗、促渗作用机理,及其改善金属表面物化、力学性能的实用效果,重点指出了新型稀土催渗剂的开发方向以及稀土化学热处理未来发展的趋势。
  • 朱子新,徐滨士,马世宁,梁秀兵,张伟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15-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粉芯丝材和高速电弧喷涂技术(HVAS)制备了Fe-Al/WC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涂层,并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从室温至650℃的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的成分为Fe-13.87Al-17.27C-3.35W-2.59Ni-1.27Cr-18.140(%),主要相是Fe3Al、FeAl和α-Fe,还有少量WC、W2C和A12O3;添加WC硬质相后提高了复合涂层的平均硬度,从而提高了复合涂层的耐磨性;高温下磨损面形成了大面积的氧化物保护层,降低了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分析认为剥层磨损是复合涂层的主要磨损机理。涂层中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较高的高温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阻碍裂纹的产生、扩展及扁平颗粒的断裂,从而使复合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高温耐磨性。高速电弧喷涂技术配-Fe-Al/WC粉芯丝材是一种新型、优质、高效、低成本的耐高温涂层制备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 池成忠,袁庆龙,高原,贺志勇,徐重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20-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880~900℃温度下,对T10钢进行了表面渗铬试验;分析了渗铬改性层的表观形貌和相结构,测量了渗铬改性层的成分。结果表明,在880~900℃温度下,对T10钢进行双辉等离子渗铬,可得到铬沉积层、铬渗镀层等形式的渗铬改性层。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可对渗铬改性层形式进行控制。
  • 赵程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2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对AISI 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低温离子氮碳共渗硬化处理,处理是在不降低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属于一种无氮化铬或碳化铬析出的氮和碳的过饱和固溶体(S相结构)。这种渗入钢中的过饱和氮和碳元素引起奥氏体晶格发生畸变,使渗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渗层内的最大含氮量和最大含碳量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深度,因而使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钢既有离子渗氮处理的高硬度,又有离子渗碳处理后的高的渗层厚度和良好的硬度梯度等特点。
  • 王敏,蒙继龙,陈明光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27-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ITO薄膜,并对溶胶-凝胶法中Sn掺杂量、后续热处理温度以及热处理时间3种工艺参数对ITO薄膜可见光区透射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Sn)掺杂量小于10%时,ITO薄膜的透射率下降缓慢,掺杂量大于10%后,薄膜的透射率急剧下降;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ITO薄膜的透射率直线型下降;热处理温度与ITO薄膜透射率呈曲线关系,热处理温度为500℃时,ITO薄膜的透射率出现最大值。
  • 张星,张治民,李保成,张宝红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30-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于现代冶金分析技术,对传统切削成形和渗碳-温挤成形齿轮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渗碳-挤压成形的齿轮可以得到完整的流线分布,其形状为沿齿形平行齿表面、对称分布,消除了原材料各向异性对齿轮性能的影响;②先渗后挤可使晶粒度由传统工艺的7~8级提高到10~ll级,特别是齿根部晶粒更细。
  • 柳青青,傅苏黎,韩文政,丁华东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33-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微孔渗流中的界面现象及其作用;讨论了温度、压力等参数变化时,界面参数、多孔介质参数的变化导致界面现象的变化,从而影响流体在微孔中的行为。为表达这些规律,建立了微孔渗流参数关系的逻辑模型。
  • 赵天林,赵钢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36-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能离子注渗技术向钢铁零部件表层注渗碳化钨(WC),碳化钨含量高的富集层厚度0.35mm,碳化钨注渗层总厚度1.2mm。对3种工业产品进行实车对比试验,注渗碳化物的零件的相对耐磨性分别为3.6、3.9、6.25。对离子注渗碳化钨材料的耐磨机理进行分析。
  • 刘润,赵剑峰,黄因慧,花国然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45#钢表面激光熔覆纳米A12O3复合陶瓷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磨损特性。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由α-A12O3和TiO2以及A12O3纳米颗粒组成,在激光的作用下,消除了原来等离子喷涂层的片层状组织;纳米颗粒仍然保持纳米尺度,填充在涂层的大颗粒之间,起着桥连的作用;同时涂层气孔率的降低使涂层致密化程度得以提高,纳米A12O3涂层的显微硬度较高,且其耐磨性能明显优于等离子A12O3 13%TiO2喷涂层。
  • 主沉浮,魏云鹤,于萍,王镇,崔伟,张金岭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4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电解活化助镀剂法热镀55Al-Zn合金制备高速公路护栏防腐镀层的方法,并对构成整个工艺的2项关键技术-助镀剂及合金熔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工业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工业生产表明,该方法可顺利地进行生产。
  • 王克鸿,徐越兰,刘永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45-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研究了钻铬合金口腔修复材料微束等离子弧焊的可行性。焊接过程电弧稳定,焊接接头熔合良好,未见裂纹、未焊透、夹渣、气孔等缺陷。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分析表明:焊缝与母材均为铸态的树枝状晶粒,几乎无焊接热影响区,接头成分均匀,焊缝与母材强度基本一致。微束等离子弧焊在口腔材料修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5): 4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