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06-19
  

  • 全选
    |
  • 侯铺云,贺定勇,蒋建敏,赵秋颖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特邀论文
  • 朱明伟,黄辉,宫骏,孙超,姜辛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根据这一结果计算了薄膜的相对致密度,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稳定剂时,薄膜的形貌、择优取向以及相对致密度均会发生变化;单乙醇胺作为稳定剂时,薄膜的致密度和择优取向最好。初步探讨了稳定剂对薄膜的致密度的影响。
  • 朱旻昊,徐进,周仲荣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内燃机车16V280ZJ型柴油机连杆的微动损伤,在失效分析和接触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表面工程技术可行性方案的比较,确定了固体润滑涂层的表面处理方案。研究采用了极图法,对粘接MoS2、粘接石墨、粘接PTFE和电刷镀Pb/Ni等4种涂层的性能和微动特性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粘接MoS2涂层具有最佳的抗微动损伤特性。实际应用表明,经表面工程设计选择的涂层显著提高了连杆部件的使用寿命。
  • 学术动态
  •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1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舰船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缸套内表面易出现划伤问题,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研制了大功率柴油机缸套表面抗划伤处理技术及其配套设备。该技术采用等离子氮碳共渗一渗硫复合处理工艺,在缸套内表面形成具有减摩、耐磨作用的氮碳共渗一渗硫复合层,从而提高缸套的抗划伤性能。
  • 试验研究
  • 姜厚温,冯建林,陈宗浩,杜建华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1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添加n—SiC多元PTFE复合材料磨损形貌特征。研究认为:在载荷P=200N、滑动速度为0.42m/s、试验时间2h试验条件下,未添加n-SiC的多元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是以粘着磨损为主,微切削磨损为辅;添加n—SiC多元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微切削磨损为主、粘着磨损为辅,添加3%n—SiC的复合材料,摩擦因数为0.1472,耐磨性为JS-13的17.81倍。磨损机理的转变正是该类复合材料耐磨性提高的重要原因。
  • 奚运涛,刘道新,李美英,张晓化,谭宏斌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14-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磁控溅射(MS)和多弧离子镀(MAIP)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TiN膜层,采用划痕仪、显微硬度计和多冲试验机评价了两种方法制备膜层的膜基结合强度及承受静态和动态载荷的能力。采用球一盘磨损试验机评价了膜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磨痕形态特征,利用轮廓仪测量了磨损体积。结果表明:磁控溅射和多弧离子镀TiN膜层均能显著提高钛合金表面的硬度和承载能力;磁控溅射TiN膜层致密、光滑,有良好的减摩作用,但由于膜层承载能力低和膜基结合强度较差,摩擦因数随磨损行程呈增大变化趋势;多弧离子镀TiN膜层结合强度高,膜层厚,承载能力强,韧性好,同时硬质TiN膜层表面分布的Ti颗粒起到了润滑作用,因而耐磨性能优于磁控溅射TiN膜层。
  • 马捷,常靖华,王从曾,王芦燕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19-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WF6和H2为原料,粉末冶金钨板为基体,采用热丝开管气流化学气相沉积试验装置,成功地制备出可变形钨锭。试验分析表明:钨锭纯度可达99.9%以上,密度大于19.0g/cm^3,硬度为400-500HV,具有良好的加工塑性。研究了钨锭在轧制变形后组织性能变化,以及影响其热轧性能的因素。
  • 侯铺云 贺定勇 蒋建敏 赵秋颖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的球磨工艺制备了A12O3弥散强化NiCr合金粉末,粉末经雾化造粒后,进行微束等离子喷涂(MPS)试验。采用XRD、SEM等方法研究了弥散强化粉末及其喷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及硬度。结果表明:采用较长的球磨时间以及相对高的A12O3含量可以得到组织结构均匀,硬质相弥散分布的球磨粉末,MPS喷涂后涂层结构均匀,显微硬度为原NiCr粉末涂层的3倍左右。
  • 黄元林,朱有利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29-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含纳米A1203材料的粘结固体润滑膜分别对LF6基体阳极氧化膜与多弧离子镀Ti(C,N)/TiN六层多元多层膜进行了表面粘结处理,形成了固体润滑膜/阳极氧化膜/LF6基体及固体润滑膜/多元多层膜/LF6基体两种不同中间层的复合膜层体系,对比考察了这两种复合膜层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两种复合膜层体系均经过1000m的磨程后,固体润滑膜/阳极氧化膜体系中15.2μm厚的固体润滑膜绝大部分被磨掉,而固体润滑膜/多元多层膜体系中固体润滑膜由原来的14.0μm磨至10.0μm,仅磨掉了4.0μm,后者的磨损寿命明显高于前者的磨损寿命,说明固体润滑膜的磨损寿命与底材的性能密切相关:底材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固体润滑膜的磨损寿命越长。
  • 李程,梁志杰,张平,原津萍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3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本单位研制的大功率新型脉冲放电电火花表面强化设备,以NiCrMo合金作为强化电极材料,45^#钢为基体材料,研究了电火花表面强化过程中,放电电容、放电频率和电极转速对强化层表面形貌、厚度和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强化过程中选用高电容、低频率和高转速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性能良好的涂层,平均沉积速度可达50μm/min-cm^2。
  • 郝彦龙,宋世远,杨长江,李华峰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36-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线检测自修复添加剂的自修复效果,探讨了小波包能量特征与自修复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证明小波包能量特征的方法用于自修复效果评定具有可行性,比频谱分析更直观、准确,同时也为在线检测自修复效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白金元 徐滨士 梁秀兵 陈永雄 刘燕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40-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的系统组成。采用了双丝电弧喷涂方法,即喷涂时电源一端电极接1Crl8Ni9Ti不锈钢丝,另一极接A1丝,制备了1Crl8Ni9Ti—A1复合涂层;对形成的复合涂层进行了性能分析,与手工喷涂层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自动化电弧喷涂层比手工喷涂层均匀、致密、残余应力小。采用该技术再制造的斯太尔发动机缸体性能优异,满足了使用要求。
  • 技术应用
  • 卢长亮,胡芳友,崔爱永,易德先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6): 44-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应用激光熔覆法修复涡桨发动机螺旋桨叶腐蚀损伤,利用CO2连续激光器在LYl2基材表面进行铝基合金粉末熔覆试验。分析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光斑直径等工艺参数对熔覆效果的影响,观测了熔覆层的组织特征与性能。结果表明,要获得表面平整、内部无明显缺陷的熔覆层,存在激光功率阈值;熔覆层高度和熔深以及稀释率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扫描速度而降低;熔覆层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光斑直径。熔覆层组织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靠近基体界面的位置有较大尺寸的柱状晶存在,晶轴与熔合线垂直,尺寸可达20gm以上。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在100~110HV之间,较基体降低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