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4-19
  

  • 全选
    |
    特邀论文
  • 刘存龙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产品寿命周期的讨论和如何处理报废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品寿命结束时各种处理方案,指出再制造具备节约能源和降低材料消耗的潜能,可以回收85 %的额外价值,并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再制造产品具有和新品一样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再制造为企业实现材料的闭环流动和为产品取得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
  • 专题综述
  • 樊丁,李秀坤,郑敏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金属基磷酸钙陶瓷涂层的界面力学环境及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并为改善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及材料稳定性,对金属基磷酸钙涂层的设计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涂层与基体界面优化设计的要点是合理设计过渡层,注重多种改善途径的结合及预先评定材料界面设计的可行性.
  • 李胜,曾晓雁,胡乾午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1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目前防止熔覆层开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激光熔覆和热喷焊对于所用合金粉末性能要求之异同,指出解决激光熔覆层开裂的根本途径是研制专用合金.综述了激光熔覆专用铁基合金的研究现状,评述了现有激光熔覆专用铁基合金成分与组织设计的思想,指出了当前基于"原位自生"和"高碳共晶"设计思想的专用合金研究思路的局限性.
  • 试验研究
  • 张光华,李曙,刘阳,王华仁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16-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2种不同的HVOF喷涂系统和3种商用粉末在0Cr13Ni5Mo基材上喷涂6种WC-10Co-4Cr涂层,用自行研制的料浆罐冲蚀设备对涂层和基材的砂浆冲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显微结构和显微硬度对涂层冲蚀性能的影响及涂层冲蚀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文中试验范围内涂层和基材的冲蚀失重均随冲蚀时间线性增加;各攻角下,WC-10Co-4Cr涂层的耐冲蚀性远远优于0Cr13Ni5Mo不锈钢;除了分层和裂纹明显的涂层,HVOF热喷WC-10Co-4Cr涂层的冲蚀失重表现出对攻角不敏感的特征.涂层的冲蚀机制为粘结相的微切削和涂层片状剥落,低攻角下的剥落坑面积大而浅,高攻角时面积小而深,片状剥落的程度随涂层气孔率的增加而增加.
  • 王勇,樊自拴,王国刚,孙冬柏,孟惠民,俞宏英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23-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先进的AC-HAVF(活性燃烧高速燃气)喷涂技术制备了Fe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热稳定性以及耐磨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FeNi3、Fe2B和Ni4B3相组成;涂层与基体结合很好,涂层的孔隙率约为1.8 %;涂层表面硬度分布不是均匀,最高可达1 570 HV,平均硬度为1 361.1 HV;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其磨损体积是0Cr13Ni5Mo不锈钢的0.155倍,涂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疲劳磨损;所获得的非晶纳米晶涂层在649.6 ℃以下使用,不会发生晶化反应,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 阎瑞,吴行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研究了环氧铝粉涂层/Q235钢基体在3.5 %NaCl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涂层表面形貌,对涂层断面进行了能谱(EDX)线扫描和界面处腐蚀产物成分分析,探讨了环氧铝粉涂层的腐蚀失效机理.结果表明,腐蚀介质能通过涂层迅速渗透到涂层/基体界面,引起涂层电阻值的降低及界面处电化学腐蚀的开始.失效前涂层致密、连续,失效后涂层表面出现鼓泡、孔洞等现象.鼓泡是由腐蚀产物的体积膨胀和腐蚀介质渗入产生的压力推动共同产生的.界面处腐蚀产物主要是Fe和Al的氧化物及氯化物.涂层的失效机理为腐蚀介质渗入,涂层鼓泡、剥离.
  • 杨威,王欣,张永生,李军伟,李本深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3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动埋弧堆焊对高铬铸铁埋弧药芯焊丝堆焊合金的组织及耐磨性进行试验,研究Cr/C对堆焊层的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Cr/C增加,初生碳化物形状越来越规则,初生碳化物的杆状纤维增长,增加堆焊层的韧性.初生碳化物微区Cr含量增加,增加初生碳化物显微硬度.Cr/C与初生碳化物面积分数对耐磨性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初生碳化物面积分数与耐磨性呈线性关系.高铬铸铁堆焊层的耐磨性受到基体组织影响较大,由奥氏体及其分解产物构成的混合基体的堆焊层耐磨性最大.文中所研究的41#、43#、45#焊丝其堆焊层的耐磨性非常好,相对Q235钢的耐磨性分别为β41=27.1716、β43=18.6305和β45=19.7949.文中进一步探讨了耐磨堆焊层磨损过程中的孔洞效应及裂纹扩张效应.
  • 吕光义,朱有利,李礼,韩晓光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采用超声深滚处理(UDR)对钛合金(TC4)试件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超声深滚处理前后的试件表面形貌,采用表面粗糙度仪分析研究了强化处理前后的表面粗糙度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深滚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机加工痕迹,消除表面微损伤,大幅降低表面粗糙度,可使表面粗糙度由Ra 2.32 m降低到Ra 0.11 m.
  • 技术应用
  • 眭向荣,沈风刚,张迪,王清宝,汤春天,廖秋尽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窄带不锈钢冷轧支承辊使用工况,选择了YJ012-S堆焊过渡层和YJ243-S药芯焊丝作为堆焊工作层并辅以焊前预热和焊后回火热处理的自动埋弧堆焊工艺对冷轧支承辊进行堆焊修复.堆焊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其强韧性和耐磨性优于原9Cr2Mo辊面金属.修复后的冷轧支承辊在实际生产线上进行运行考核,相对原辊,寿命提高了1倍,满足了冷轧支承辊的使用要求.
  • 高海军,王引真,李方坡,潘蛟亮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防止热喷涂过程中FeS的氧化烧损,采用化学镀方法对平均粒径为31 (m(400目)的FeS粉末进行化学镀镍,制备出了FeS粉末表面完整包覆镍的适合热喷涂的复合粉末.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出了镀液最佳组分及镀覆的最佳工艺;同时分析了主要工艺条件对镀覆效果的影响;运用XRD、SEM和粉末剖面金相对样品进行形貌观察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溶液中的镍离子浓度、次磷酸钠浓度、温度以及pH值的增大,都会加快沉积速度;文中试验条件下,可在原始的FeS粉末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致密均匀的镍层.
  • 专家访谈
  • 中国表面工程. 2007, 20(4): 52-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07年7月7~10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了第五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就会议取得的成果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常务副主任、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所长乔培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