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编委会主任:薛群基 院士
主 编:邵天敏 教授
创 刊:1988年
刊 期:双月刊
作者登录
读者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旧系统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总体介绍
收录获奖
作者须知
投稿要求
版权转让
排版格式
稿件处理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编委会
期刊订阅
欢迎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2006年, 第1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6-05-19
全选
|
特邀论文
Select
FeA1系电热爆炸等离子体喷涂层高温耐蚀性能研究
魏世丞 徐滨士 王海斗 金国 吕红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金属导体FeAl系合金箔,电热爆炸产生的瞬间高能量冲击波效应,制备FeAl、FeCrAl、FeCrAlRE等离子体喷涂层。通过涂层SEM等检测,可以看出涂层致密,同时涂层与基体可以形成冶金结合层,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过渡层。经高温氧化、氯化、硫化耐蚀性测试,得出3种等离子体喷涂层的腐蚀变化规律,从而优选出耐高温腐蚀的FeCrAlRE电热爆炸等离子体涂层。
专题综述
Select
激光表面清理在热喷涂技术中的应用
李辉,廖汉林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激光清理(1asercleaning)是近几十年来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新的表面处理技术。PROTAL (激光辅助热喷涂)工艺引入激光清理技术作为基材的预处理工序与后续的热喷涂工序同步进行,避免了传统的化学清洁和喷砂预处理带来的一些弊端,实现了热喷涂技术的连续生产,因此在工业界受到较大程度的关注。文中介绍了NTPROTAL 工艺的实现手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技术原理,并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工程应用
Select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形成过程探讨
陈显明,罗承萍,刘江文,李文芳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中的工艺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探讨,得出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是一种亚单层生长模型,它是“成膜→击穿→熔化→烧结→再成膜……”的多次循环过程。并且微弧氧化先期形成的主要是致密层,疏松层则主要是在后期形成。还研究了成膜电压、电流、电解液体系等工艺参数与膜层生成的关系,发现电压越高,得到的膜层越厚,而电流在20A/dm
2
的电流密度下生成的薄膜具有较好的质量和性能,还发现在硅酸盐体系中形成的膜层在质量还是性能方面优于铝酸盐和磷酸盐体系中形成的膜层。
Select
铬钛共渗及渗层耐磨性分析
楼白杨,李乐国,马晓春,郑晓华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表面铬钛渗层改性处理,可提高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从而提高工件的表面性能。对钢的铬钛共渗及其耐磨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与铬和钛的单渗层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铬钛共渗层由混合铬碳化合物和TiC构成,这使得铬钛共渗层具有比铬和钛的单渗层更好的耐磨性。
Select
等离子束表面冶金过程中熔体流动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孙玉宗
1
,李惠琪
1,2
,于洪爱
1
,李惠东
2
,李 敏
1,2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等离子束表面冶金技术是以等离子弧为热源,采用同步送粉方式,在基体材料表面获得一层均匀致密、结合牢固的冶金涂层,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金属表面改性处理新技术。研究表明在等离子表面冶金中金属熔体流动存在很大的温度梯度以及气流的吹力、等离子束的冲击力和电磁力的搅拌作用,这种流动特征对凝固组织和冶金层成分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优化等离子束表面冶金工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Select
K417G高温合金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吴 静
1
,朱丽娟
1
,袁福河
2
,段绪海
2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2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探讨喷涂工艺参数对纳米氧化锆涂层结构和性能影响的规律,使纳米氧化锆未熔颗粒基本上保持原始氧化锆粉末的纳米级晶粒大小,熔化的颗粒则起粘结剂的作用,使涂层内氧化锆颗粒问结合牢固,涂层结构致密。纳米氧化锆热障涂层与常规氧化锆涂层相比导热系数降低,隔热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力学试验结果则表明,纳米结构热障涂层在硬度、抗热冲击性能、耐冲击性以及结合强度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常规粉末制备的涂层。
Select
Ti/TiN和Ni/TiN多层膜的制备和小载荷下摩擦性能研究
卿涛,邵天敏,温诗铸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3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Si(100)基底上制备了Ti/]r.N和Ni/TiN两种多层膜以及TiN单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WYKO表面形貌仪,俄歇电子能谱等对薄膜进行了分析。分别测试了3种薄膜的粘附力,以及在IoN和naN量级载荷下的摩擦力。研究了相对湿度和载荷等条件对3种薄膜的粘附力和摩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薄膜的粘附力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3种薄膜的摩擦力均随着载荷增大而增大。Ti/TiN和Ni/TiN膜在uN和rmN量级载荷下的摩擦力均小于TiN膜。两种多层膜的摩擦性能较TiN膜有所改善。
Select
电弧离子镀(Ti,Nb)N硬质薄膜断裂韧性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陈 军
1
,高玉周
2
,林国强
1
,王富岗
1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对独立的Ti靶和Nb靶的弧电流进行控制,在高速钢(HSS)基体上制备了不同成分配比的(Ti,Nb)N薄膜。采用压痕试验和滑动摩擦磨损对(Ti,Nb)N薄膜的断裂行为与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较小的载荷条件下(F=300N),膜层的显微硬度起主要作用;而在较高的载荷条件下(凡=60HDN),膜层的断裂性能起主要作用。梯度薄膜在较大的载荷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滑动摩擦性能。
Select
铁基含TiC陶瓷粉电弧喷涂粉芯丝材的研究
贺定勇,张发云,蒋建敏,傅斌友,栗卓新,王智慧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弧喷涂含TiC陶瓷粉末的粉芯丝材,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铁基复合涂层。用MLS-225型湿砂橡胶轮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涂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SEM、XRD分析技术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磨损表面和相组成进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可制备含TiC陶瓷硬质相的复合涂层,在铁基体上弥散分布着一定量的TiC硬质颗粒,使整个涂层得到强化,涂层显微硬度平均值约为1137HV
0.1
,涂层的抗磨粒磨损性能较好,相对Q235钢提高T6倍。涂层磨损机制主要为犁沟切削和脆性断裂。
Select
电弧喷涂Fe基非晶硬质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郭金花
1,3
,陆曹卫
2,3
,倪晓俊
2,3
,吴嘉伟
3
,卢志超
2,3
,连法增
1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45-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弧喷涂方法制备了两种铁基非晶涂层。对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FeCrMoMnBCSi涂层组织更致密;涂层主要由晶化相和非晶相共同组成,其中涂层中非晶相的相对含量可以通过对XRD衍射结果进行Pseudo-Voigt拟合计算而得;涂层的维氏显微硬度(HV)超过了1000,属于超硬涂层。涂层成分及组织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涂层的力学性能。
专家访谈
Select
李曙研究员谈纳米化金属材料表现出优异摩擦学性能的条件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5): 49-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