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编委会主任:薛群基 院士
主 编:邵天敏 教授
创 刊:1988年
刊 期:双月刊
作者登录
读者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旧系统
Toggle navigation
更多内容请点击
首页
期刊介绍
总体介绍
收录获奖
作者须知
投稿要求
版权转让
排版格式
稿件处理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编委会
期刊订阅
欢迎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2006年, 第1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4-19
全选
|
专题综述
Select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的效果及应用
高 原
1
,徐 重
2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双层辉光等离子单元渗技术、多元渗技术、复合渗技术的研究成果及主要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双层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能成倍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或耐蚀性、抗氧化性,从而延长零件乃至整机的使用寿命,对节能、节材、保护环境以及降低机具运行成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程应用
Select
初始镀铬层微裂纹形貌的基体化学腐蚀法研究
张国祥
1,2,3
,李怀学
1,3
,张 坤
1
,陈光南
1
,罗耕星
1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基体化学腐蚀法去掉钢基体,利用高分辨扫描电镜(HRSEM)就钢基体激光离散淬火对初始镀铬层界面微裂纹形貌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处理的裂纹宽度近似是原始基体的一半;在离散处理的钢基体上镀铬可以在原始基体上形成一条与激光扫描方向相一致的宽裂纹。
Select
高速电弧喷枪中电弧场的数值模拟
董瑞涛,索双富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CFD软件,对高速电弧喷枪的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将射流分为电弧区、核心区、卷吸区和湍流区4个部分。电弧区内部速度和温度起伏剧烈,但对其外3个区域的流场速度分布影响不大,对轴线温度影响为20~40 K。电弧区内部最高温度为6 800 K,分布在阴极表面上,阴极的平均温度为4 250 K,从阴极到阳极,电流密度和电弧温度都逐渐降低,阳极的平均温度为538 K。
Select
奥氏体耐热钢的热浸扩散渗铝研究
郭 琴,罗新民,陈康敏,潘 励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1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表面电解活化助镀技术在奥氏体耐热钢表面获得了良好的助镀层,试样经电解活化助镀后,在735 ℃铝浴中浸镀5 min,可获得良好的热浸镀铝过渡层。以NH
4
Cl为活化剂,添加少量和CeO
2
稀土混合物,在960 ℃密封扩散6 h,随炉冷却,在耐热钢表面获得了结合良好的扩散渗铝层。应用SEM 电镜分析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热浸扩散渗铝层的成分、组织和形貌。
Select
HVAF制备WC?12Co涂层的空蚀和磨损性能研究
王国刚,孙冬柏,樊自拴,孟惠民,俞宏英,马 光,徐 杰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国际上最新的活性燃烧高速燃气喷涂(AC?HVAF)技术制备出WC?12Co金属陶瓷涂层。涂层的X射线衍射检测表明,涂层制备过程中未出现WC粒子的氧化和脱碳现象,涂层相结构基本保持了喂料粉末状态;对制备涂层进行的旋转圆盘空蚀试验表明,WC?12Co硬质涂层抗泥沙磨损性能出色,磨损量仅为不锈钢的1/10;其耐空蚀性能则相反,不及对比0Cr13Ni5Mo不锈钢;对涂层的空蚀破坏机理做了分析,对沙粒磨损损伤特点做了初步探讨。
Select
HVOF喷涂Ni基涂层性能的研究
李方坡,王引真,王 纬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HVOF)制备了3种镍基涂层,并对涂层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烧结粉末Ni60制备的涂层结合强度达44.6 MPa、显微硬度963.8 HV,均明显优于包覆粉末Ni包C、Ni包MoS
2
制备的涂层;Ni包C涂层孔隙率最高,达5.4 %,并含有许多的未熔软质相;涂层中的镍起粘结作用,能显著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和显微硬度;起减磨作用的MoS
2
和C相会明显降低涂层的结合强度。
Select
激光表面处理对陶瓷基底化学镀铜层结合力的影响
沈艺程,续振林,赵雄超,辜志俊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改变激光扫描间距对陶瓷基底进行表面处理得到不同粗糙度的陶瓷表面,经化学镀后在该基底上沉积一层金属铜层,探讨了不同粗糙度表面对所得到的金属镀铜层与陶瓷基底表面结合力的影响。激光扫描间距对陶瓷表面经激光处理后所得的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影响,当激光扫描间距选择介于1~4 μm之间时能得到粗糙度值相对较高的陶瓷表面。镀层与基底的结合力随着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试验可得到与陶瓷基底结合力高达16.5 N/mm
2
的化学镀铜层,这远远达到普通工业化应用要求。
Select
离心雾化等离子喷涂粒子的形成及其分布研究
杜晓坤,朱有利,李占明,叶雄林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离心雾化等离子喷涂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喷涂粒子的雾化机理,分析了雾化粒子的形成过程。通过试验收集喷涂粒子,使用扫描电镜观察雾化粒子的表面形貌,统计分析了在不同转速的情况下粒子的粒度及其分布,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离心雾化等离子喷涂中粒子球形度较好,随着电极转速的提高,粒子的粒度减小,和电弧喷涂的粒子相比,离心雾化等离子喷涂的粒子粒度较大,且分布较均匀。分析了粒子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粒子粒度与消耗电极的转速、半径、熔融液滴的密度成反比,与熔融液滴的表面张力成正比。
Select
碳纳米管的分散与表面化学修饰
李直蔓,康玉清,金海波,曹茂盛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36-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碳纳米管(CNTs)的表面包覆了一层金属镍,形成了碳纳米管/镍—维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不同加入方式对碳纳米管在镀镍过程中的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碳管的分散镀覆效果最好。同时讨论了不同搅拌方式对碳纳米管表面镀镍的影响,认为间歇搅拌更加有利于镍在碳纳米管表面的沉积。
Select
Fe–Cr–Ti–Nb–V–C系堆焊层的组织及耐磨性研究
张元彬
1,2
,史耀武
1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4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Fe–Cr–Ti–Nb–V–C系堆焊层金属,并与Fe–Cr–W–Mo–C系进行对比,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分析了堆焊层的组织,利用MM200型磨损试验机进行耐磨性对比,通过磨损面形貌观察,探讨了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由于形成弥散的MC型碳化物第二相及强韧的基体,Fe–Cr–Ti–Nb–V–C系堆焊层金属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Select
纯钛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后粗糙度的分析
杨 磊,赵秀娟,陈春焕,陈婷婷,徐祥来,任瑞铭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4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高能喷丸方法(HSP)使工业纯钛获得约60 μm的表面纳米层,并通过表面形貌仪对喷丸后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纯钛表面HSP处理后,表面粗糙度增大,喷丸10 min时粗糙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喷丸粗糙度降低,喷丸60 min时粗糙度趋于稳定。喷丸时间60 min时表面粗糙度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最小,表面纳米化效果最佳。
Select
耐热钢表面等离子喷涂NiCrAlY+(ZrO
2
+Y
2
O
3
)热障涂层性能研究
吕 涛
1
,陈 飞
1
,丁华东
2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等离子喷涂法在耐热钢1Cr18Ni9Ti基体表面喷涂NiCrAlY+(ZrO
2
+Y
2
O
3
)陶瓷热障涂层,并进行高温隔热性能试验,用XRD、SEM检测了试样的金相组织、结构及形貌,结果表明,陶瓷热障涂层与1Cr18Ni9Ti基体结合紧密;表面陶瓷层经高温氧化后处理后其硬度显著增高;进行850 ℃高温隔热性能试验,1Cr18Ni9Ti表面热障涂层隔热能力显著提高,达75 ℃。
专家访谈
Select
张涛教授谈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的应用
中国表面工程. 2006, 19(4):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