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3-19
  

  • 全选
    |
    特邀论文
  • 吴玉程1,2 ,舒 霞1,解 挺1,李广海2 ,张立德2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W, Ni?Fe合金纳米晶,选择主盐浓度、电流密度、镀液pH值、温度等4个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探索了多因素对沉积速率的影响,并对Ni?W, Ni?Fe合金纳米晶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主盐浓度和操作条件,可以获得不同成分的Ni?W, Ni?Fe合金纳米晶;主盐钨酸纳对于Ni?W合金沉积影响最大,而硫酸铁对Ni?Fe合金沉积影响极小;两种合金纳米晶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且表面光亮,与基体结合牢固。
  • 专题综述
  • 郭连贵,宋武林,谢长生,曾大文,胡木林,王爱华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面介绍了国内外碳包敷金属纳米粒子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该技术存在的3个关键问题:制备技术落后;理论研究及功能应用研究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发展高效率壳层可控制备技术、开展金属纳米粒子活性研究以及产品市场化是今后碳包敷金属纳米粒子技术的发展方向。
  • 工程应用
  • 乔玉林1,徐滨士1,小豆岛 明2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1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基础油、油溶性添加剂和固体润滑添加剂的高温(100~500 ℃)减摩性能和高温 (100~700 ℃) 承载能力的研究发现:当试验温度低于300 ℃时,基础油菜籽油、油溶性添加剂硫化油脂和磷酸酯的摩擦因数比较低,但当试验温度大于300 ℃时,其摩擦因数都非常高;固体润滑剂滑石粉在100~500 ℃时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而非层状固体润滑剂硫酸钠具有非常优异的高温承载能力。以菜籽油为基础油研制的热扎超细颗粒钢添加剂具有低温高摩擦和高温低摩擦特性,100 ℃时的摩擦因数为0.31,700 ℃时的摩擦因数为0.20。
  • 许晓璐1,2, 赵文轸1, 宋邦才3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均苯型和单醚酐型两种分子结构的PI固体润滑膜,考察了两种PI膜的机械性能及摩擦学特性,研究了磨损机理和转移膜性质。试验结果显示,由于两种PI膜机械性能和摩擦过程中在偶面生成转移膜性质的不同,随摩擦次数的增加,均苯型PI膜摩擦因数不断升高,高载荷下失去润滑性;单醚酐型PI膜摩擦因数缓慢降低,高载荷下仍具有较好的润滑性。单醚酐型PI膜较好的摩擦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系。
  • 李佳丽1,伞金福1,王 禹1,刘家浚2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离子注入剂量和剂量率对工程塑料表面纳米硬度提高效果的影响,分别将不同剂量的C离子注入尼龙6和PET以及Al离子注入PPO,并将不同剂量率的Al离子注入PET。纳米硬度测量显示:随着注入剂量和剂量率的增加,尼龙6、PET、PPO的纳米硬度升高;未注入以及低剂量和剂量率注入塑料的载荷?位移曲线呈现弹塑性变形特征,而高剂量和剂量率注入的呈现出弹性变形特征。
  • 韩志海1,2,徐滨士1,王海军1,蔡 江1,周世魁1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2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新研制的超音速等离子喷涂(S—APS)和2种进口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设备制备了WC—12Co涂层,分析了3种喷涂工艺对涂层的表面和断面显微形貌、组织结构、孔隙率和氧化、脱碳,以及涂层的显微硬度、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条件下,超音速等离子喷涂WC—12Co涂层显示出最致密的组织结构和最高的显微硬度。
  • 杨中元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28-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过程中C3H8、O2和压缩空气流量对CoCrW涂层颗粒熔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O2流量对涂层颗粒的熔化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C3H8,压缩空气流量的影响最小:气体流量优化后超音速火焰喷涂CoCrW涂层的结合强度达到54Mpa以上,孔隙率低于2%。
  • 张 晶1, 杨新岐1 , 姜海龙2 , 孙 莉2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粉末渗锌过程是一种固态扩散反应,具有扩散速度慢、冶金反应时间较长的局限性,为此通过改变渗剂的尺寸将其升级到纳米量级,研究了使用纳米锌粉及稀土后对传统粉末渗锌工艺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纳米锌粉及稀土组成的渗剂对渗锌过程及渗层性能有较大改善作用,其结果为研制开发一种新型低能耗、高效率的粉末渗锌工艺提供了基础。
  • 王云霞1,2,阎逢元1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配制了含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TiO2溶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普通载玻片上制备了单、双层多孔TiO2薄膜。用CA—A型接触角测量仪、SEM和UV/vis等研究了薄膜亲水性的变化、表面形貌以及酸碱腐蚀前后的光学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表面呈微孔结构,可较长时间保持亲水性,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层数对透光率基本没有影响。经pH=3和pH=13的溶液浸泡60h,薄膜的透光率未发生变化,薄膜具有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
  • 朱 胜,龚经江,孟凡军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铁合金放热反应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野外快速切割耗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量了切割材料的化学成分,并计算出切割材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及温度。结果表明,碳钢的切割速度为4.17mm/s,切割材料的主要成分为α-Fe,切割生成的产物为FeO,切割生成的热量可以保证切割的顺利进行。
  • 姚海玉,王引真,王海芳,王 玮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团聚和非团聚Ti—C—Ni粉末在超音速火焰喷涂中分别得到含有不同成分的涂层。根据热力学原理,对团聚和非团聚Ti—C—Ni粉末在反应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团聚粉末分散在火焰焰流中,主反应是Ti O2=TiO2;而团聚粉末在喷涂过程中能够满足发生自蔓延反应Ti C=TiC的条件,可以原位合成得到了含有TiC的涂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热力学分析基本吻合。
  • 技术基础
  • 刘洋 黄彦良 侯保荣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45-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纯锌、纯铝、ZnAl15、ZnAl25、ZnAl55在海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表明ZnAl25在海水中的延伸率最高;快慢扫描极化曲线结果说明纯锌和纯铝在海洋环境中对应力腐蚀开裂较敏感,而ZnAl15、ZnAl25、ZnAl55 3种合金都具备一定的抗应力腐蚀的能力。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ZnAl25对海洋环境中的16Mn钢具有抗应力腐蚀开裂的作用。
  • 专家访谈
  •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3): 50-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堆焊是表面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堆焊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为了宣传和促进堆焊技术的发展,本刊记者于2005年5月9日采访了我国堆焊专家、本刊编委董祖珏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