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1-19
  

  • 全选
    |
    特邀论文
  • 徐滨士1,刘世参1,史佩京1,邢 忠2,谢建军2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再制造工程是以机电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废旧机电产品实现性能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和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是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高级形式和首选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3 000台斯太尔汽车发动机再制造过程的剖析和对我国报废汽车的数量、质量调研的基础上测算:如果再制造工程能在废旧汽车发动机上全面实施,2020年前的15年内,年均可回收附加值1 424~2 236亿元,年均可节电60~94亿度,年均可减少CO2排放667~969万吨,说明发展再制造工程对丰富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专题综述
  • 马红玉,张嗣伟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的减摩抗磨性能和制动摩擦性能、涂层的摩擦磨损机理和影响涂层摩擦磨损性能若干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有关涂层材料与基体的匹配规律、不同基材上涂层制备工艺的优化、多组元涂层及多层涂层的设计和制备工艺、纳米尺度涂层技术、涂层内应力的控制、涂层减摩抗摩机理以及制动摩擦机理等方面是今后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摩擦学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工程应用
  • 顾艳红1,田 斌2,岳 文1,吕建国1,王成彪1,郭凤炜3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1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一种以羟基硅酸铝为主的金属陶瓷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铁摩擦副磨损行为的影响,并用铁谱分析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添加剂具有明显的减磨作用和良好的磨损修复功能。加入添加剂后铁谱分析中的磨损烈度指数和磨粒浓度均随磨损过程呈下降趋势,提示了修复功能的机理可能是磨粒重返磨损表面。实际发动机润滑油的铁谱分析与试验机的分析结果一致。
  • 郝南海,陆 伟,左铁钏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激光熔覆的特点,建立了激光熔覆应力场分析模型,对送粉激光熔覆过程应力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熔覆结束后熔覆层处于拉应力状态,但各个方向拉应力的大小不同。熔覆层材料沿熔覆方向发生的塑性拉伸变形,是造成熔覆层开裂的主要原因。提高基体预热温度可有效避免熔覆层开裂。
  • 王立平1,2,高 燕1,薛群基1,刘惠文1,徐 洮1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沉积法在45#钢样品表面制备了含有纳米金刚石的镍?钴合金基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pH值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纳米复合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弥散强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镀层的硬度。在干摩擦条件下,纳米复合镀层的耐磨性是镍?钴合金镀层的3倍
  • 项建海,索双富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弧喷枪流场特性是影响电弧喷涂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运用CFD软件Fluent,对高速电弧喷枪头部及枪外射流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枪外射流可以分为射流核心区、射流卷吸区和射流湍流区。受欠膨胀激波反射和相交的影响,枪外射流的速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其轴线射流速度存在剧烈波动,同时呈现先递增后衰减的规律。受丝材的影响,枪外射流速度分布呈现空间不对称性,其丝材所在平面流场的发散性大于丝材垂直平面的发散性。为了保证涂层质量,提高沉积率,喷涂距离控制以及喷嘴封闭气帽形状的合理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 罗 霞,张永振,陈 跃,铁喜顺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MMS?1G高温高速摩擦试验机上进行M2高速钢的高速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用热电偶测量并计算摩擦面的摩擦温度,用XRD方法分析磨损前后试样摩擦面的合金相组成。利用SEM观察并分析摩擦面磨损形貌及磨损机理。结果表明:M2高速钢在高速干摩擦条件下,随着速度的增加,摩擦因数降低,磨损率达到最大值后降低。当摩擦热累积达到一定值后,摩擦表面产生严重塑性变形甚至形成润滑薄膜,同时伴有新相析出。
  • 黄学卫1,梁志杰2,黄 琪1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34-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环氧富锌底漆的广泛应用,对脱漆技术的研究甚为迫切。文中介绍了自配的以复合溶剂为主溶剂,添加其它助剂的脱漆剂。该脱漆剂在25℃时25min内可使漆膜软化、脱落,经SEM测试表明对底材腐蚀性影响小;与现有脱漆剂相比脱漆效率提高了30%,节省用量20%。文中还探讨了脱漆温度、漆膜厚度、底材处理方式等工艺因素对脱漆效率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
  • 孙 韬,汤宝寅,王浪平,王晓峰,于永皓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D)技术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制备了TiN、TiC薄膜,并对其进行了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测量。结果发现:注入时间、注入脉宽和工作气体对GCr15轴承钢表面改性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获取了最佳处理工艺参数。
  • 技术基础
  • 高阳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连续退火炉内热喷涂镍铬碳化铬、钴基高温合金及氧化物陶瓷炉底辊在使用中的涂层脱落、结瘤等问题。介绍了超低碳素钢表面由于氧化锰的存在对涂层的影响。指出在高温区域使用的热喷涂炉内辊,应根据使用温度来选择喷涂材料,不当的使用不仅会造成涂层的脱落,甚至会影响钢板表面质量。介绍了新开发的耐氧化锰、适合于高温区域使用的涂层材料。
  • 李 礼,朱有利,黄元林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某型履带车辆含表面缺陷扭力轴的正断型断口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扭力轴的断裂属于早期低周疲劳断裂,裂纹起源于扭力轴表面的微损伤,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微观孔洞和夹杂聚集于扭力轴表面及次表面影响了裂纹的扩展方向并形成了特殊的微观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表面缺陷使疲劳寿命降低的原因,对扭力轴的生产、使用和维修提出了建议。
  • 专家访谈
  • 中国表面工程. 2005, 18(1): 5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张嗣伟教授于1995年在我国率先提出将分子沉积膜引入摩擦学领域,嗣后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为了向读者介绍这一前沿技术,2005年1月20日本刊编委张嗣伟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