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4-04-19
  

  • 全选
    |
  • 邢忠 姜爱良 谢建军 冯义成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3000台斯太尔发动机的统计分析表明,可直接利用的零件数量占23.7%,重量占14.4%,价值占12.3%;经再制造加工可以使用的零件数量占62%,重量占80.1%,价值占77.8%,说明对旧发动机进行再制造有良好的基础。按年产l万台再制造发动机统计,可回收附加值3.59亿元,节省金属8.5kt,创造税金0.36亿元,节电1600万度,减少CO2排放13~17kt,并可提供330人的就业机会;旧发动机中62%的失效零件可以运用表面工程技术进行修复,修复后的表面性能优于新品。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在发动机再制造中的应用,提高了旧品利用率,降低了再制造成本,不仅使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还为国家节能、节材、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
  • 马世宁 孙晓峰 朱胜 胡仲翔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CNC)和表面工程技术集成为手段的机床数控化再制造,能使老旧机床批量翻新并提升其性能。机床数控化再制造的成功应用,降低了资金投入,节省了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研究表明: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机床数控化再制造与购置新机床相比可节约经费60%~80%。
  • 公衍生 王传彬 沈强 张联盟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氧化物薄膜材料在很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各种氧化物功能薄膜材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重点评述了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超导氧化物薄膜、磁性氧化物薄膜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文中最后指出了氧化物功能薄膜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 冯建基 李国卿 牟宗信 张长瑞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15-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热力学、动力学和整体控速过程探讨了氮化硅陶瓷材料高温氧化理论和氧化性质,在空气中的热化过程, 因为PO2>Psio, 是纯化氧化过程,氧化产物为SiO2和N2.氧扩散是控制氧化速度的主导因素.氧在Al2O3中的高温扩散系数为10-15~10-14量级,而在SiO2中扩散系数为10-8量级,因此人们探索各种方法在Si3N4陶瓷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氧化性能,其中, 制备金属氧化物的效果显著.在试验沉积Al2O3薄膜的基础上,讨论了Al2O3薄膜对氮化硅陶瓷抗氧化性能的作用,并且展望了精密氮化硅陶瓷表面形成具有良好结合力的金属氧化物-氧化硅混合结构表层的表面改性技术.
  • 曹建尉 陈华辉 李国华 徐采云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20-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WC/NNi-P复合椽层.在Plint TE-66微磨料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磨损试验,研兜了不同稀土含量(CeO2)以及不同粒度WC粉末对涂层熔覆性能、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稀土的适当加入船移使熔覆时熔体的流动性显著提高.使其气孔率降低,表面平整,能显著提高熔覆层的熔覆性能。随稀土含量增加,涂层组织细化;W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在微磨料磨损过程中馀层表面Ni-P基质优先于WC颗粒被磨去,导致WC颗粒从基质中凸起,最后WC颗粒失去基质支撑在磨料的作用下从涂层中脱落。
  • 于有生 倪火炬 温家伶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24-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对FeBSiNiCr稀土铁基台金进行了水玻璃和纤维索为粘结剂的2组正交试验,通过表面质量分析、能谱分析、显微硬度试验和扫描电镜金相组织分析,找到了较理想的FeBSiNiCr稀土系列铁基台金激光熔覆工艺与熔覆层配方成分,解决了铁基合金激光熔覆中存在的容易开裂、氧化和气孔等问题。
  • 王建江 刘宏伟 杜心康 张龙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28-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自蔓延高温台成技术(SHS)的反应火焰喷椽技术,用氧-乙炔火焰引燃Al-Cuo团聚粉,使之发生自蔓延反应.在钢基表面制备了Al2O3复相陶瓷涂层。通过水淬熄试验截取飞行粒子的中间状态,对经水拎后的粒子及喷涂涂层进行物相与组执分析,从而给出了SHS反应火焰喷涂Al2O3复相陶瓷椽层的基本过程.即各团聚颗粒构成独立的徽小反应单元,经历Al熔化和Cuo分解的反应孕育、Al与Cu2O的飞行反应燃饶、与基体碰撞并继续反应、结构转变与凝固4个阶段,最终形喊Al2O3复相陶瓷馀层。
  • 黄元盛 邱万奇 罗承萍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32-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热丝CVD装置在钢渗铬层、三氧化二铝、YG8硬质合盒基底上沉积了金刚石膜、结果表明,在700~900℃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好的基底材料有利于金刚石晶核的形成。硬质合金和三氧化二铝的热稳定性都比钢港铬层好,在700~900℃能获得10^7cm^-2以上的形核密度,而钢渗铬层超过800℃后.形核密度低于10^6cm^-2。
  • 学术动态
  •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34-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和深圳国家863计划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将于2004年10月29-31日在深圳举行。
  • 王全胜 王富耻 马壮 吕广庶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35-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单一等离子喷涂法和超音速火焰喷涂与等离子喷涂复合喷涂法在铝质LY12基体上制蔷了总厚度分别为0.6mm、10mm和2.0mm的梯度热障涂层,并对基体界面处的涂层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金相组织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喷涂法制备的2mm厚梯度热障涂层其抗拉强度得到显著提高.达到36MPa.其主要原因是采甩JP5000喷涂粘结底层很好的改善了铝基体与游层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基体界面结合强度高低与两者的紧密接触程度有关。
  • 池成忠 贺志勇 高原 徐重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辉等离子渗铬技术,对T8钢进行了900℃温度表面渗铬合金化;使用GDA750.测量了试样渗铬合金层中Fe、Cr和C等元素的浓度分布。通过热力学分析计算,研究了渗铬合金化层形成过程中碳迁移机理和规律。指出驱动碳迁移的动力是碳的括度梯度,并推导出富碳区碳质量分数随铬质量分数变化的数学关系式:w(C)=0.8 0.3536w(Cr)。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
  • 胡春华 马世宁 李新 邱骥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42-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氮碳共潘-离子渗硫复合处理工艺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了氮碳化合物和硫化物的复合渗层,复合渗层由表面的硫化物层、次表层的氮碳化合物层及其扩散层组成,表面分布均匀的硫化物球状颗粒直径尺寸达到了纳徽米量级,其相组成为FeS、FeS1-x、Fe2C和Fe3N。油润滑条件下.渗硫表面减摩性较好,但渗硫层作用时间较短;而氮碳共渗-渗硫复合处理表面可以显著提高CrMoCu合金铸铁的减摩性和耐磨性能,在载荷80N、转速0.3m/s的条件下,其综合的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未硫兽和仅渗硫表面。
  • 孙娜 胡传忻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46-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经过化学镀处理的伪装网基体表面的吸波机理;在雷达吸波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三维结构在伪装网吸波效果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初步对平板、锥体和丛林式结构的试验对比,丛林式结构在2~18GHz频段中.合格带宽12.25dB,最大衰减值达到18.24dBn成网测试中,丛林式结构的伪装网对立方体模型的雷达散射截面减缩在7.59GHz,达到最大值29.75dBsm。
  • 高万振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49-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促进低表面能涂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月10日在第5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期间,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高万振研究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4): 50-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