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2-19
  

  • 全选
    |
  •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特邀论文
  • 徐滨士 刘世参 李仁涵 姚巨坤 向永华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是以废旧机电产品为对象,通过现代技术与工艺加工,在规范的市场运作下,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其中蕴含的材料、能源及经济附加值等财富,使其成为有较高品位可以使用的资源,以达到节能、节材、保护环境等目的,从而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基本途径是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目标是使再利用、再制造的部分最大化,使再循环的部分最小化,使安全处理的部分趋零化。参考发达国家开展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成效并结合我国国情,可预测我国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到2020年将达到年产值640亿美元,并提供200多万人就业;将通过质优价廉的再制造产品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将消除工业及电子垃圾的污染及危害,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十分显著。推动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关键是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规范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企业行为及市场运作,确立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制造商责任制,对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企业实施认证制度,并加强包括先进表面工程技术在内的各项资源化关键技术的研究。
  • 行业信息
  •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综述
  • 王庆良 葛世荣 黄传辉 朱华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7-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高能离子注入机对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进行了N^-离子注入改性,研究了N^-离子注入前后UHMWPE材料的表面特性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可改善UHMWPE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提高表面的显微硬度和对水的润湿性能。在血浆润滑条件下,几种剂量N^-离子注入均可明显提高UHMWPE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磨损率最大可下降50%。
  • 试验研究
  • 冯拉俊 刘兵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1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料等离子喷涂法,在不同电弧功率条件下,用钛酸丁酯的乙醇溶液作为喷涂原料,制备出了纳米TiO2颗粒。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颗粒的显微组织和晶型结构,计算了颗粒中的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的含量与晶粒尺寸。研究表明,液料等离子喷涂制备的纳米TiO2颗粒平均粒径为10~50nm,其晶型以锐钛矿为主,且随着电弧功率的增大,锐钛矿含量减少;在文中试验工艺参数下,收集速率为0.8~1.2g/min,收集效率为8%~10%。
  • 郭延宝 许一 徐滨士 刘建国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15-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纳米铜粉的摩擦学试验,发现随着摩擦时间延长运动副发生了负磨损现象。通常情况下磨损是摩擦的必然结果,此现象说明摩擦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导致负磨损,从而扩展了对摩擦磨损的认识。并且,负磨损现象的发现,证明了“动态自修复沉积机制”的存在,将有力支持装备智能修复技术的发展。
  • 马大衍 马胜利 徐可为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18-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磁控溅射、脉冲直流和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CVD)技术得到了TiN、TiSiN、TiBN及Ti-C-N纳米复合超硬薄膜。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各种薄膜的磨损特性。结果表明此类纳米复合超硬薄膜的抗磨损性能比单纯的TiN薄膜有显著提高,但复合薄膜的室温摩擦因数较高,高温下摩擦因数也仅有轻微降低,可能由于表层生成减摩氧化层所致。特别对于TiSiN薄膜,随薄膜中Si含量的上升,其耐磨损性能有所下降。
  • 本刊启事
  • 刘世参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25-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试验研究
  • 杨建华 张通和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26-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强碳化物形成元素钽作为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metal vapor vacuum arc,简称MEWA)的阴极,对H13钢进行了钽离子注入表面改性研究。对比了Ta、C离子单注入和Ta、C离子双注入的效果,测量了离子注入表面的成分,考察了注入表面的相结构。在相同的摩擦磨损试验条件下,测量了摩擦因数和磨损量,研究表明,和未注入Ta、C单离子注入相比,Ta、C离子双注入提高了H13钢的耐磨性并大幅度降低了其表面的摩擦因数。双注入区出现的弥散TaC相是耐磨性提高、摩擦因数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试验条件下,对H13钢单注入Ta时未发现TaC的形成。
  • 张翔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30-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硫氮碳共渗+氩原子轰击+离子硫氮碳共渗工艺对35CrMo钢进行了深层离子硫氮碳共渗。氩原子轰击试验表明:氩原子轰击使工件表面的化合物层呈柱状晶形貌,大大提高了氮在化合物层中的扩散能力,保持了扩散层中氮的浓度梯度,从而为氮的继续渗入提供了通道。35CrMo钢制风冷机齿轮经6 h离子SNC共渗+1 h 氩原子轰击+6 h离子SNC共渗处理,有效渗层(HV>500)达0.2~0.3 mm,总渗层达到0.5~0.6 mm,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 张永清 任家烈 赵彭生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33-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真空加热和辉光离子轰击加热两种方式,对化学镀镍Si3N4陶瓷进行扩散热处理,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和讨论了化学镀Ni层与Si3N4的界面反应.分析表明,辉光离子轰击扩散能够显著促进镀Ni层与Si3N4的界面反应,其界面反应产物为Ni2Si、Ni3Si和Ni5Si2.随着扩散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反应产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处理前后,化学镀镍Si3N4陶瓷与金属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可由70mPa提高至123mPa.
  • 学术动态
  • 姚巨坤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36-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试验研究
  • 史佩京 许一 刘谦 徐滨士 马世宁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37-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合成和复配等技术研制了一种含纳米铜和稀土化合物的复合自修复添加剂,在发动机上考察了该添加剂的使用性能,分析了不同工作时期发动机机油的衰变情况,测量了该添加剂对发动机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纳米自修复添加剂的润滑油对发动机中不同材料的摩擦副均有较好的抗磨效果,在发动机运行300 h后,连杆轴、铜套等部位达到了“零磨损”,实现了摩擦副表面的动态自修复;使用该自修复添加剂还能够有效地改善发动机的外特性、降低油耗和延长发动机的服役寿命。
  • 行业信息
  •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40-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技术应用
  • 周国峰 邹鸿灵 李晓延 史耀武 朱有利 徐滨士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表面非均匀磨损是重载车辆主离合器分离环常见的失效形式。首先用三维激光测量仪对表面非均匀磨损进行了定量测量,然后采用显微分析的手段, 结合对该离合器的服役工况分析,对失效的重载车辆主离合器分离环工作面的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环弹子槽表面的失效主要原因是冲击式磨粒磨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主离合器分离环使用寿命的建议措施。
  • 鲁红春 赵Shu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45-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型水电站中直径2.5m,重量22.7t的励磁电机整流子磨损表面,成功地采用摩擦电喷镀技术进行了修复。配制了高浓度刷镀液,改进了摩擦材料和镀液供给系统,制定了严格的刷镀工艺。新设计的阳极旋转系统提高了镀覆效率,保证了镀层质量。
  •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47-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访谈
  • 刘家浚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4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读者来信咨询有关固体润滑的问题,2月12日清华大学刘家浚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 学术动态
  • 陈大融
    中国表面工程. 2004, 17(2): 49-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1月批准建设,1988年11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聘任清华大学陈大融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谢友柏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温诗铸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目前有研究人员28名,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占研究人员的3/4。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