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1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06-19
  

  • 全选
    |
  •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梁秀兵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采用双重表面处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生成Al2O3 TiAl3 Ti3Al Ti3Al和TiN (Ti,Ni)3P Ti3P (Ti,Ni)两类表面层的微观结构、相和化学成分、耐摩擦磨损和耐腐蚀性能。最近研究的辉光辅助处理技术能够用来制备具有扩散特点的表面层,并且表面层具有较为理想的结构、表面形貌、化学和相结构。该表面层能够满足在医学和发电工业领域日益增长的对钛合金的应用需求。
  • 马青松,徐可为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针对提高表面耐磨性能的现代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提出用复合表面技术来提高铝压铸模、冷压成型模及热锻模等工具寿命的方法,最后列举了形成复合结构镀层的类型及其应用于工业领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 王新林,李必文,郑启光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1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5kW横流CO2激光器对1Cr18Ni9Ti核阀密封面进行了钻基合金激光熔覆处理,测定了激光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并将其微观结构及质量、耐腐蚀性能与等离子喷焊处理的同种试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具有优良的综合抗腐蚀性能,具有组织细密、晶粒度高、硬度高与稀释率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激光熔覆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
  • 黄燕滨,许晓丽,卢亚辉,刘波,时小军,张其勇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13-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水介质对机件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特点,对比试验了3种化学镀复合覆层方案,即:镀层 铬酸盐封闭、镀层 有机封孔剂处理和双镍层复合覆层。优化了双镍层中的高磷镀镍层与中磷镀镍层的厚度匹配。研究表明:3种复合覆层方案有效地降低了镀层孔隙率,提高了镀层耐腐蚀性能。
  • 杨莉,余志明,殷磊,李泳侠,邹丹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16-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的两步处理方式浸蚀YG3和YG6低钴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随后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装置上沉积了金刚石薄膜,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以及洛氏硬度计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先采用Murakami剂30min腐蚀碳化钨相,再用3H2SO4 7H2O230s混合酸去除钴相,样品金刚石薄膜形核密度高,结晶质量较好,金刚石涂层与硬质合金基体结合良好。同一处理工艺,YG6系列样品处理效果更好。基体钴含量的降低对改善硬质合金与金刚石涂层间的附着性能有利。
  • 余淑荣,张建斌,樊丁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2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TA2马氏体经滚压强化后,组织结构、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以及三者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滚压可使其疲劳极限提高12%;滚压组织结构中位错数量增加,并有变形孪晶生成;滚压引起的残余压应力数值较小,疲劳后没有产生明显的松弛;表面粗糙度降低。
  • 孙定国,韩莉,赵程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24-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氮对化合物层厚度的影响,同时对化合物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子氮碳共渗过程中,气氛中低氮势不利于ε相的生成,且渗层的显微硬度较低;高氮势有利于ε相的生成,同时提高了渗层的显微硬度;当氮势超过60%后对化合物层厚度影响不大。
  • 王建升,王华昆,钟毅,张玉新,李勇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2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新型电火花沉积设备,把YG8电极材料沉积在基体材料H13(4Cr5MoSiV)钢上,采用X射线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白亮层的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工艺对白亮层的相结构和元素分布有影响。
  • 成旦红,桑付明,袁蓉,曹铁华,徐伟一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3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SiO2/Ni复合镀层。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微粒浓度、pH值、搅拌方式和表面活性剂种类以及浓度等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为正确制定电镀工艺提供了依据。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纳米微粒的加入增加了镀层表面的不工整性。
  • 高玉周,严立,张世锋,刘莎,季世军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35-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方法在纯Ti金属表面生长出一层厚度达20μm的陶瓷氧化膜,并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初步研究了氧化膜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在不同电解质溶液条件下,得到3种不同类型结构组成的氧化膜:单一TiO2的锐钛型结构、TiO2锐钛型 金红石型的混合相结构、单一TiO2金红石结构。TiO2单一的锐钛型结构的氧化膜薄膜比较粗糙,TiO2金红石结构的氧化膜表面比较平滑,而混合相结构陶瓷膜的表面层为疏松的锐钛型结构TiO2,亚表层为金红石结构的TiO2。
  • 黄元林,马世宁,李长青,邱骥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在大范围内调节负偏压和基体温度两个参数,实现在铝质材料基体上沉积与基体结合良好的TiN膜,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N2、C2H2工作气氛流量比及Ti(C,N)、TiN膜层的层数,沉积了3类不同的膜,并对其力学与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N2 C2H2)总流量一定的情况下,C2H2流量增大,则使Ti(C,N)膜层中含C量增多,膜层硬度提高,但韧性变差,表面变粗糙;在总厚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层数增多,单层变薄,使膜材晶粒细化,硬度提高,韧性变好。在3类膜中,1#膜C2H2流量适当且膜层数最多(6层),其摩擦学性能表现最好,临界荷载为76N,显徼硬度为1911HV0.1,与基体相比,耐磨性提高了10倍多。
  • 边洁,王威强,管从胜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拉开法测定了砂纸打磨、酸洗、磷化以及喷砂等多种表面处理条件下PPS/FEP复合防腐涂层的结合强度,用扫描电镜(SEM)和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分析了试样经各种表面处理后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结果表明,磷化处理后试样表面具有均匀致密的显微孔隙结构,涂层结合强度最好;喷砂处理的效果仅次于磷化;砂纸打磨条件下,随表面粗化程度的增加,结合强度增加;酸洗后表面粗糙度较低,因而涂层结合强度低,但比同等粗糙度的砂纸打磨效果好。
  • 李诗卓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47-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表面工程. 2003, 16(6): 48-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