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1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0-02-19
  

  • 全选
    |
  • 李亚东,杜庆柏,王怀亮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Amsler 2000磨损试验机等,对火焰喷涂尼龙1010/石墨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涂层较纯尼龙涂层具有更加优异的耐磨、减摩性能,在1.2ms-1,1 200N时,与45钢的摩擦因数小于0.05lh内磨损量低于1.2mg。
  • 李长久,王豫跃 王豫跃,大森明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4种典型的WC系硬质合金粉末与W-Ni复合粉末,研究了粉末结构、粘结相的成分与含量,以及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条件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具有高熔点的WC及W颗粒构成的复合粉末,HVOF涂层的结合强度大于结胶的强度,几乎不受粉末结构和粘结相成分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涂料子具备液固两个相结构是HVOF涂层获得高结合强度的必要条件,而WC与W的高密度是保证HVOF涂层高结合强度的充分
  • 欧忠文,徐滨士,马世宁,乔玉林,张伟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有关纳米材料在表面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介绍了纳米材料作为表面工程材料的相关特性和制备方法,重点地纳米材料在表面精加工,制备功能涂料、功能复合镀层、功能性薄膜材料、热喷涂材料和作为抗磨减摩润滑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 曹维良,刘鑫,张敬畅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1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涂料喷涂体系的组成,以及超临界体系的溶解性、粘度和相行为等热力学性质。讨论了超临界涂料喷涂的成膜机理。超临界CO2在高聚物中的溶解度取决于组分含量、温度、压力、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和溶剂的相容性,三元体系的相图研究表明:喷涂温度在35-65℃,压力在8.5-11.0MPa为宜,超临界涂料喷涂机理研究表明,溶解在喷涂液中的CO2,在喷涂时由于压力突降到过饱和而挥发。
  • 曹钰,刘世参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14-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零件表面可剥离封存薄膜材料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情况,介绍了涂层的特点及性能研究方法,并对可剥离层腐封存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张宁,庄大明,刘家浚,方晓东,官明喜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18-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45钢离子渗氮表面,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形成具有良好固体润滑作用的渗硫层。采用SEM+EDX和XRD研究了渗层的组织结构。采用销盘式磨损试验机在油润滑条件下对原始、渗氮、渗硫以及渗氮渗硫复合处理表面进行了抗擦伤性能及耐磨性能的系统研究,并采用EDX和AES分析了摩擦表面边界润滑膜的成分。结果表明渗硫和渗氮处理均只能在低速条件下提高表面的抗擦伤性能,而复合处理能在各种速度条件下显著提高抗擦伤性能。复合处理表面的耐磨性也明显优于渗硫和渗氮表面,但其对磨面的磨损却更为严重.甚至高于原始表面。
  • 郑世安,王顺兴,赵涛,董企铭,田保红,李春华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2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研究了21-4N阀门钢表面激光敷Ni基WC合金,Ni基WC稀土(CeO2)合金涂层,在不同冲击速度和腐蚀介质浓度下的动腐蚀、动磨损和腐蚀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熔敷层的腐蚀磨损性能优于2Cr13钢,Ni60+20%WC+0.5%CeO2具有最佳的抗腐蚀磨损性能。根据试验结果,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冲击速度,介质浓度与腐蚀磨损速率之间,动腐蚀速率,动磨损速率与腐蚀磨损速率间的定量关系,
  • 徐建生,赵源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27-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磨损自补偿状态下45钢/黄铜摩擦昨合层铜和锌元素分布规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较准确地预测摩擦副表层转移元素铜和锌沿表层深度分布的规律。为摩擦学设计的程序化计算与分析,提供了方便又有效的工具。
  • 李亚东 王怀亮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30-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借助Amsler2000磨损试验机等,对火焰喷涂尼龙1010/石墨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涂层较纯尼龙龙涂层更加优异的耐磨、减摩性能,在1.2ms^-1,1200N时,与45钢的摩擦因数小于0.05,1h内磨损量低于1.2mg。
  • 黄华樑,蒙必胜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33-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齿轮为研究对象,以常用的辊子模拟方法,在45钢制辊子表面分别刷镀镍磷和镍钴合金层,与未刷镀的45钢试件和40Cr钢调质试件一起,进行接触疲劳强度对比试验,共试验试件40对。结果表明,表面合金镀层能较显著地提高45钢齿接触表面的疲劳寿命,与40Cr钢调质试件相当,可作为40Cr钢的代用材料,还分析了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 王仁智,汝继来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38-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数汽门簧的失效是正应力引起的疲劳失效。据此分析了制造过程中引入弹簧的残余应力分析了引起疲劳失效的内侧表层部位的残余应力,特别是内侧与钢丝轴线成45°方向的残余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冷绕后回火处理存在着双重作用:部分地消除冷绕引入残余拉应力的作用与进一步调整强度和塑性的作用。最后指出,只有在适宜的回火制度与喷丸强化工艺参数的恰当配合下,才能使汽门簧内侧形成最佳残余压应力场,获得其优良的疲劳品质。
  • 曾祥德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42-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钢铁基体防护技术实施的电镀、有电镀与热浸镀之分,同样都以金属镀为镀层,相互差距较大;热浸镀防怕锭远优于电镀锌,电我站成本则又远低于热浸镀锌。锌铁合金新技术,兼二者之宅又避其短。防护性能不次于热浸镀锌,比电镀锌提高了3-5倍。生产成本仅为热浸镀锌的1/10,比电镀锌也偏低,且对环境无污染。对这方面的实例作了具体论述,匀 合很有发展前景的工艺。
  • 徐滨士,韩文政,姜厚温
    中国表面工程. 2000, 13(2): 45-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火车、汽车、拖拉机等车辆的速度变换,靠操纵不同传动比的齿轮来实现。传动齿轮在啮合时的受力情况很复杂。图1用光弹试验方法显示了齿轮的受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