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8-04-19
  

  • 全选
    |
  • T.BELL,LiXY,SunY,刘家浚,张秋英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离子氮化已经非常成功地应用在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强化方面,以提高其耐磨性与摩擦学性能。然而由于氮化铬在氮化层中沉淀析出,在许多受环境严重腐蚀的应用场合,使传统的离子氮化耐腐蚀性能恶化,这是无法接受的。最近几年,作者企图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的耐腐蚀性能,以获得既耐磨又耐腐蚀的表面。为此,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即传统的高温氮化后紧接着表面钝化处理,以及低温氮化处理。前者产生一种较厚且耐磨的亚表面氮化层和耐腐蚀的表面钝化膜。而低温氮化处理可产生一层薄且硬的无沉淀析出的非常耐腐蚀的氮化物层。本文讲述了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各种氮化处理的最新试验结果,并讨论了其显微组织、动力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 惠文华 庄大明 刘有荣 刘德荣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的表面处理是一种采用专用机床的电化学处理,可以在机器零件表面沉积一层耐磨耐蚀镀层,同时可以使表面粗糙度降低2~4级,几何形状误差也可以得到改善。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个处理过程的运动和电源脉冲。对处理设备的刚度和精度的要求比常用设备的低。因此设备费用降低,同时由于已沉积了一层耐磨耐蚀镀层,所以在电沉积之后,通常采用的一些表面处理工艺可以省略。
  • 朱胜 霍辛斯基 徐滨士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升绍了一种改善氨化铝(AIN)陶瓷与金属连接性的新工艺方法。首先采用射频溅射在AIN陶瓷表面沉积铝、钛薄膜,然后用真空钎焊和扩散焊实现经表面改性的AIN陶瓷与Cu和FeNi42等金属的连接。由于射频溅射于射频溅射的Al、Ti薄膜改善了AIN陶瓷与金属的润湿性,所以AIN/金属的结合强度咐显提高。通过对结台界面的显微形貌站构分析咀及接头应力计算,阐明了采用功能梯度材料(FGM)过渡层可以进一步改善AIN/金属的连接性。
  • 潘新祥 徐久军 严立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梯度层、三明治层及普通多层膜覆层体受相同表面载荷滑动接触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情况。结果表明从表层至基体弹性模量逐渐降低的正样度硬覆层体,能显著改善膜层与基休界面附近的应变分布,沿纵向的应力分布曲线非常平滑,在膜层与基体界面阃及基体中的应力较小;三叫治覆层能显著降低膜层与基体界面处的最大剪应力,且裂纹尖端的应力值最小,但在界面附近的应力值和应变梯度很大:普通多层膜与单层膜相比,应力、应变分布没有明显的改进。通过对上述四种覆层体在应变、应力分布及裂纹应力场的分析可知,梯度层在这几方面都有较明显的优点,其它三种覆层体虽在某一方面有最突出的优点,但却在其它方面存在最明显的缺点。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选择及设计覆层膜提供参考。
  • 庄大明 刘有荣 林育扬 方晓东 官明喜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15-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离子氮化原理开发了一种硫化技术。文中描述了离子硫化技术的基本过程,以及比传统电解工艺所具有的种种优点。硫化层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和原子扩散过程而形成。其厚度一般在几个至几十个微米之间。采用XRD、SEM和EDAX分析了硫化层的微观组织、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硫化层主要由具有层状六方晶体结构的FeS相,及一定量的具有正交结构的FeS2组成,因此硫化层具有很好的固体润滑性能。采用SRV和MM200磨损试验机,对在45#钢和GCrl5钢上硫化层试样进行了摩擦学性能试验,发现硫化层能明显地降低摩擦系数,增加材料的耐磨性。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也讨论了硫化层的磨损机理。
  • 粱秀兵 田保红 刘世参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高速电弧喷涂铝涂层和普通电弧喷涂铝涂层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电弧喷涂粒子束更加集中,粒子的飞行速度显著提高,粒子的雾化效果明显改善。高速电弧喷滁铝涂层具有结合强度高、硬度高、孔隙率低、组织致密等特点。
  • 马世宁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24-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康永林 任学平 荣光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25-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扳成形动卷摩擦因数测试装置对两种铡扳(热浸镀 电镀,即GA-E钢板;IF钢电镀锌钢扳,即EG钢板)以及未电镀的裸板进行摩擦特性研究,着重研究了成形模具温度对摩擦的影响,并对两种镀层钢板经拉深后的表面损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变形条件下,与EG钢板相比,GA-E钢板的摩擦因数随温度增加的变化幅度较小;(2)两种镀层钢板的摩擦因数均随冲头速度的增加而降低;(3)GA-E钢板接触表面损伤的主要形式为微裂纹,而EG钢板的接触表面损伤为犁划痕。
  • 王燕华 涂德銮 崔立山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29-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激光制各金属,陶瓷复合层的几种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几种功能涂层所用材料体系进行了综述。着重分析了耐磨金属,陶瓷复合层中的陶瓷相及作用机理。初步讨论了陶瓷颗粒在激光熔覆过程中的行为及对性能的影响。
  • 任志华 王世权 张积树 葛晓萍 马俊奇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34-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乳酸作络合剂的酸性镀液中,络合剂添加量对镀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硫酸镍、叫氯化锡、还原剂含量对化学镀镍-锡-磷合金镀速和镀层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镀液已有与镍盐摩尔比为1:3的络合剂外,需要再加入按与锡盐摩尔比为1:7的量计算的络合剂,才能保证镀液足够的稳定性:在镀液中硫酸镍质量浓度为30g/L,四氯化锡为20g/L,次亚磷酸钠为30g/L时镀速较快;在pH值为4.8,85-90℃的操作温度下,所获镀层中锡的质量分数w(Sn)可达7.1%。
  • 王强斌 张嗣伟 高芒来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37-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分子沉积(MD)技术对金衬底表面进行了改性,并且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改性后的金村底表面进行纳米摩擦特性实验。发现改性后的金表面的摩擦力仅与金表面的分予端基有关,而与分子的链长、骨架等无关,当试样表面具有相同的分子端基时,表现出相同的摩擦系数。这说明利用MD技术可对金衬底表面进行改性,只要选择具有良好润滑效果的分子,就可以达到润滑减摩的目的。
  • 单际国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39-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不需加热的冲击波涂敷厚1~2mm的Ni-Cr-B-Si合金粉末(0.4%~0.8%C;12%~16%Cr;2%~3%B;25~4.5Si;<5%Fe,Ni-余量)涂层的可能性。确定了结合机理发生转变及在金属基体上形成优质涂展的冲击波撞击速度。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随粉末粒子尺寸的增加而提高,采用大粒粉末时结合强度可达200MPa。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较粉末材料及火焰堆焊层的硬度提高了30%~50%,这可能与镍其固熔体的冷作硬化有关。耐磨料磨损寿命是渗钢的3~4倍,较火焰喷涂层提高了30%~40%。
  • T.BELL LiX.Y SunY. 刘家浚 张秋英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4): 40-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离子氮化已经非常成功地应用在奥氏体不锈钢的表面强化方面,以提高其耐磨性与摩擦学性能。然而由于氮化铬在氮化层中沉淀折出,在许多受环境严重腐蚀的应用场合,使传统的离子氮化耐腐蚀性能恶化,这是无法接受的。最近几年,作者企图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离子氮化的耐腐蚀性能,以获得既耐磨又耐腐蚀的表面。为此,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即传统的高温氮化后紧接着表面钝化处理,以及低温氮化处理。前者产生一种较厚且耐磨的亚表面氮化层和耐腐蚀的表面钝化膜。而低温氮化处理可产生一层薄且硬的无沉淀折出的非常耐腐蚀的氰化物层。本文讲述了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各种氮化处理的最新试验结果,并讨论了其显微组织、动力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