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8-03-19
  

  • 全选
    |
  • A.C.Leger,田欣利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喷涂产生的残余应力对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极大,而残余应力是由喷涂过程中基体温度的急剧变化以及基体和陶瓷涂层的热膨胀系数存在明显差异造成的,又与喷涂时温度脉动产生的沿涂层深度方向较大的温度梯度密切相关。残余应力的精确测定一直未得到解决。本文系用最新研制的测试仪可完成对残余应力的精确测定。即当等离子喷枪在喷涂过程中沿着试件表面某个方向往复移动时,用接触式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测试基体背面由于加热、骤冷引起的梯度变化,在此同时用固定在基体上的热电偶测量基体的温度变化,再通过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得到残余应力,结合对喷涂后结合强度的测试,就可得到涂层形成过程中基体的温度变化对结合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
  • 李金桂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表面工程学的内涵。提出了近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形成了近代表面技术.包括表面改性技术、薄膜技术与涂层技术,并详尽归纳了其内容。这三大技术再加上表面科学基础理论,表面涂(膜)层材料及加工技术.表面检测技术,表面质量控制以及表面工程设计及其管理,形成了一门完整的新兴的边缘学科——表面工程学。
  • 王昆林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于希平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特邀论文
  • HughesResearchLaboratories 刘家浚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8-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低能高电流密度离子注入技术,已表明可以显著改善各种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本文综述了此领域中一些研究结果,并在奥氏体不锈钢和工具钢材料上对该技术与离子氮化和在相同条件下高能离子注入技术作了比较。显微结构分析及摩擦学性能评价表明,三种技术可以产生差不多相同的显微结构,但低能离子注入层由于具有较高的氮浓度和较深的扩散层而显示了较高的耐磨性。本文提出了一个物理模型来表示这种现象的机理。高电流密度是形成较深氮化层的主要原因,而离子能量具有次要作用,只要它能克服表面障碍,去除原有的氧化层,防止表面氧化,井在表面上建立起较高的氮浓度就可促进随后的快速扩散。对该技术的应用与限制也进行了论述。
  • 徐滨士 梁秀兵 马世宁 刘世参 张伟 张振学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16-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开发研制的新型高速电弧喷涂枪:分析测定了新型喷枪和普通喷枪出口的雾化气流速度,同时采用A1和3Cr13作为对比试验材料,对涂层进行性能研究并观察了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新型喷枪的雾化气流速度的捌试计算值在距枪口80mm的范围内仍然能保持在600m/s左右,比普通喷枪的雾化气流速度有显著地提高:高速电弧喷滁熔融的金属粒子雾化充分,涂层组织致密,层状结构十分明显,并且结合强度值和硬度值均较高:新型高速电弧喷涂枪,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高速电弧喷涂是一种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热喷涂方法。
  • 雷廷权 李强 孟庆昌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20-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XRD、SEM和TEM对比研究了激光熔覆和熔铸Ni-Cr-B-Si-C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激光熔覆组织由块状CrB型硼碳化物,正交结构的树枝状Cr7C3型碳化物,胞枝状γ-Ni固熔体、共晶产物以及非晶相等组成。依局部成分条件,形成γ-Ni M23C6共晶和γ-Ni 镍硼化物共晶。熔覆过程的非平衡性质导致层状γ-Ni Ni3B稳定凝固和非规则γ-Ni Ni2B亚稳定凝固并存。熔化炉冷后的熔铸组织粗大,由六方结构的六棱柱状Cr7C3型碳化物γ-Ni基固溶体等轴晶、Ni/Ni3B类层状共晶以及近球形Ni3B化合物组成。前者组织较后者细化约1~2个数量级。
  • 查柏林 王汉功 刘学元 苏勋家 杨晖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27-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雾化在电弧喷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滁层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雾化效果。超音速电弧喷涂的雾化过程包括丝材端部的熔化、熔化金属的脱落、熔滴的雾化三个阶段。气流的速度和流量、送丝速度、熔化金属的物理特性、气流的物理特性是影响雾化效果的主要因素。超音速电弧喷涂由于拉伐尔喷咀的作用,雾化效果好,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涂层。
  • 汝继来 王仁智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30-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不同处理状态NiCrAlY涂层的相结构及密度测试,发现喷丸形变处理可使扩散涂层的密度提高30%并使扩散涂层的相结构由NiAl Cr相变为Ni3Al NiAl Cr3种有序相,而喷丸形变处理可使NiAl相回溶,变Ni3Al相为无序相.但对Cr相无影响,形变涂层中Ni3Al相的亚晶粒细化、NiAl相的回溶消失、涂层密度的增高等,都有利于增加涂层氧化抗力和改善涂层疲劳性能。
  • 胡传顺 陈晓风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35-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现代激光束和电子束表面快速熔凝处理的有关理论:对比了激光和电子束与材料表面热作用的差异及熔凝层试样制备的几种方法的优劣:论述了功率密度、扫描速度和光束处理方式对表面快速熔凝处理的影响。
  • 杜庆柏 李亚东 张华林 郭卫民 王军 丁彦庭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38-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研究了偶联剂TPM对火焰喷涂尼龙1010/石墨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化学结构的影响。SEM分析和FT-IR谱图分析证明,偶联剂的加入增加了无机填料与有机高分子之间的相溶性,使涂层的显微结构和化学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说明偶联剂的选用是正确而有效的,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其它聚合物复合涂层提供了重要依据。
  • 孙晓军 于德洋 翁立军
    中国表面工程. 1998, 11(3): 41-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串列粒子加速器,以能量为3.00MeV的α粒子(^4He^2 )束作探测束,用背散射法(RBS)检测了周体润滑球轴承经过运行实验后其滚道表面MoS2基共溅射薄膜的化学组成和厚度,考察了摩擦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RBS技术能够无损地测得球轴承滚道表面薄膜的化学组成和厚度的定量结果,是球轴承检测及其摩擦学研究的一种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