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3-02-19
  

  • 全选
    |
  • 邓树森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激光作为一种高能密度热源.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加工领域.成为推动各种加工制造业的新型加工技术.正由于此.它与表面工程科学有相当一部分重叠,如表面处理、表面加工、表面涂覆、表面结合与复合、表面改性及工艺过程都可以由激光来实现。
  • 韩志海 陈华 耿小鹏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钢铁结构件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是巨大的。采用电弧和火焰喷涂技术在钢铁结构件表面喷涂一层或几层锌.铝或者锌一铝复合涂层,加上封闭技术,可以对钢铁基体起到长效(10-30年以上)保护与防腐功能.本文简述了锌,
  • 工艺研究与应用
  • 刘永镇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9-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论述了利用激光表面强化新技术,处理游标卡尺测量面的优越性.各性能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证明可以代替原高频表面强化,并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变形和开裂问匣.技术上是先进的,经挤效益是显着的.
  • 方呜岗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12-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激光焊接是一种新型的焊接方法,它不同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各种电弧焊及气焊等,它’具有高违度。热量输入低、瞬时腽度高等优点,它的功率密度可这10^5-10^7W/cm^2。激光焊接的应用始于60年代,70年代以来,随着大功率激光器钥出现,激光深熔
  • 王昆林 田芝瑞 杨文奎 宋承彬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14-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喷吹送粉激光合金化和预置涂层激光重熔台金化两种方法.对铝硅合金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能.分析了台金化涂层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结构,测量了涂层的硬度,并进行了涂层的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合金化涂层具有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和较高的硬度,其耐磨性能比铝硅合金基材提高一倍左右。
  • 阴士健 应惠敏 袁龙英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17-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铁路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机车车辆零都件的服役条件日趋严酷.传统的一些表面修复技术.如热喷涂、电刷镀等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结合强度低、覆层中有气孔或裂纹、组织不致密.成分不均匀.热变形大等问题,难以适应较为恶劣的工况.
  • 薛群基 聂明德 杨生荣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20-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轮缘与钢轨侧面是处在高负荷和高冲击下的混合(滚动加滑动)摩擦状态,接触表面经受疲劳磨损.塑性变形和磨粒磨损等多种磨损损伤.
  • 曾祥德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25-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锌铁合金电镀工艺分碱性与酸性两类.镀层外观有光亮与不光亮之分,含铁量是由0.2-27%不等。从国外研究看.发展含铁量低于1%Zn-Fe合金电镀工艺可能是今后的方向。本文介绍的工艺为高耐蚀性的全光亮锌铁合金电镀工艺.镀层铁含量0,5%-0.1%..
  • 李梅魁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29-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缸套是内燃机的关键部件。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内燃机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过量的磨损形成活塞环与缸壁贴合不良,活塞环接口增大及早期折断,浪费燃油、机油,增加运营成本,造成环境污染.
  • 李栋 李爱民 杨光达 郭淑金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32-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非晶,微品态镀层,应用电刷镀工艺.来强化模具表面是修复模具的重要手段,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化学镀的Ni—P、Ni-B合金非晶态镀层的特性及其利弊,用电刷镀获得Ni-P、Co-Ni-P,Co-W-P非晶态和Ni—Co—M0微晶态及稀土Ni-C0-Zr等各种镀层的有效方法.应用实践证明这些镀层具有硬度高,耐磨性、耐蚀性好、韧性、红硬性高.是提高模具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并介绍了国内外的应用实例。
  • 潘牧 邱凤襄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35-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ZrO2陶瓷涂层的研究开始于40年代到50年代之间,到60年代,ZrO2陶瓷涂层已经应用到X-15火箭喷嘴及气轮发动机的燃烧室部件上.首次成功地应用到试验性发动机汽轮机叶片上则是70年代中期的事情.到90年代陶瓷涂层随气轮发
  • 郭新成 束德林 王平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自制热冲蚀磨损强化模拟试验装置,对制造省煤器管的20钢进行了热冲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内数值远低于屈服强度的拉应力,对冲蚀率没有明显影响;最大冲蚀率出现在20.攻角,且材料的冲蚀率随气流速度增大、气流温度升高和气流中磨粒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扫描电镜观察表明,20钢的冲蚀机制包括切削、犁削和冲击坑.低攻角时以前两者为主.高攻角时以后者为主.
  • 曾耀新
    中国表面工程. 1993, 6(2): 42-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合物层”是指渗氮或氮碳共渗工件完全转变的外表层。这并不意味化合物层是均匀的、与工艺条件无关的.化合物层主要含有r相、e相、渗碳体.各种合金碳化物和氮化物等.因此.化合物层中也常常出现扩展的疏松层.